2020年6月|NO.82 │ 520演說無未來方向

2020年6月|NO.82 │ 520演說無未來方向

美國媒體近三、四十年變化很大,報紙印刷邁向網路刊載,但整體結構則由財團掌控,媒體隨兩黨競爭而兩極化。以《紐約時報》為例,它曾是美國為民喉舌的最大報紙,如今卻淪為兩極化中的一元。該報的政治立場較傾向民主黨,所以共和黨鮮有人問津。但即使如此,它最著名的民意投書(Opinion)欄目除了批評川普,也普遍反中。 查理沃奏(Charlie Warzel)是一位意見領袖,他接連投書《紐約時報》,談槍枝問題,也談川普防控疫情的無能。關於槍枝管制,他說儘管美國民意支持槍枝管制,但由槍枝製造商帶頭,人們往往把預防槍枝殺人的問題,轉換成自由、人權的議題;在轟動的大槍殺案後論辯的焦點總在於槍枝應安全存放、槍展賣槍是大漏洞、買槍者身分調查不足,甚至學校走廊設計不良等問題,而不敢直接指向禁槍。每年因槍枝喪命的人有數萬人,或許這個數字使美國人麻痺了。 沃奏講得很有道理,但《紐約時報》對這樣的大問題卻冷處理。該報以推行自由、民主起家,但對管制槍枝議題卻三緘其口,不起作用。讀者大概很難想像當今美國媒體被大企業影響的程度有多大?筆者敢說,金錢鐵定比伸張正義、維護民主重要得多。 至於新冠疫情,沃奏抱怨美國人對每天有數千人死亡的事實似乎都不在乎了,他比較了亞洲國家政府小心應對新冠疫情、向老百姓說真話、人民也響應、配合防疫規定,謹慎復工,而美國政府則不負責任地輕描淡寫疫情,甚至鼓勵人們上街抗議、要求早日復工。他認為,政府防疫的的態度就像對管制槍枝一樣,沒有誠意解決問題,甚至以為死者大都為65歲以上的老人,是自然在淘汰弱者。…
作者: 張一飛 頁數: 49
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一座12吋先進晶圓廠。此舉背後,不僅反映川普欲挾台積電自組半導體供應鏈的企圖,也意謂美中科技戰再起。若然,全球經濟恐將雪上加霜。 5月15日,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TSMC)宣布,將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一座12吋先進晶圓廠,預計2021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規劃以5奈米製程生產半導體晶片,規劃月產能為20,000片晶圓。美國商務部也同時宣布,未來美國相關技術及直接產品供貨給華為,都必須經過美國政府的許可。 其實,台積電赴美設廠的消息已傳了超過一年,從中美貿易爭端初期開始,川普政府即基於美國國防安全的考量,早就在思索半導體生產在地化的可能性。因此,台積電赴美設廠是否意謂著川普企圖挾台積電的優勢,提高美國半導體自組供應鏈力克華為?這對台積電的影響究竟如何? 川普為選情挑起科技戰 美中雙方雖於今年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目前美國對陸貨加徵的關稅仍會維持,待第二階段協議順利簽署後,才有可能撤銷關稅。然而,美中第二階段貿易協議談判將進入深水區,敏感議題涉及線上交易、網路安全、取消國企補貼等重大議題;因部分會踩到大陸紅線,必定會出現較大的爭議,前景難料。目前因疫情關係,雙方未展開新一輪談判,但美國兩黨認為,未來仍應在貿易和整體關係上,對大陸採取強硬立場。…
作者: 李沃牆 頁數: 50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持續不斷延燒,川普總統最近提出「與中國簽署100項協議,也無法彌補因疫情而已逝去的生命」言論後,5月14日接受福斯電視台訪問時更說,「現在,我不想和習近平講話,我不想和他說話。我們可以終止和中國的全面關係。這麼做的話,美國可以省下五千億美元。」此番談話,對即將來臨的總統大選會有何影響,有待觀察,但在實務上卻很難實現。 回顧四年前,川普以「美國優先」、「美國再度偉大」,以及「維護美國民眾工作權」、「保障美國國家主導權」等保護色彩濃厚的反全球化競選口號,贏得許多中低階層、民粹選民的支持,成功入主白宮。主政後,他馬上展開一系列反全球化的行為,例如:關閉美墨邊界杜絕偷渡、嚴格限制來自各國的移民遷徒;重啟與許多國家的雙邊貿易談判、認為區域整合威脅美國經濟,因此退出TPP;批判氣候變遷協議阻礙美國產業發展,而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等,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舉措。 藉301條款掀起貿易戰 在川普反全球化的舉措下,其中對全球產業最為深遠的衝擊,莫過於2018年3月開始,以違反美國《貿易法》第301條(簡稱「301條款」)為理由,掀起中美貿易爭端。檢視此一期間中美貿易爭端的過程可以發現,美國先是採取加徵進口關稅進行報復作法,藉以縮小中美貿易的逆差、保護美國民眾的工作機會;隨後為更進一步延伸科技戰火,包括限縮兩國的科技交流及合作、阻礙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與併購。由於川普不斷高唱反全球化,使得部分國家附和,藉此選擇與中國的產業脫鉤,甚至認為這是他們產業朝向獨立自主的最佳機會,讓反全球化成為國際社會聚焦的熱門議題。 尤其今年元月15日,中美兩國完成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之後,讓川普的反全球化意識達到高峰,甚至充分展現美國掌控中國的自信。因此,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中國產業在疫情籠罩的威脅下首當其衝;尤其隨著疫情不斷惡化、蔓延擴散,從中國大陸、亞洲延伸至歐洲、美洲各地,形成全球燎原之勢,在重創產業的同時,瞬間似乎再度讓川普藉此主導,掀起一波與中國「產業脫鉤」,更加嚴重的反全球化潮流。…
作者: 戴肇洋 頁數: 52
2020年3月中下旬,美國聯準會(Fed)降息且大撒幣的「無上限大量寬政策」,目的在搶救「債券本位美元」免於因超額發行國債而連動崩跌:不料3月新冠疫情大爆發、4月21日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成為「負油價」,美元走強,亞洲各種貨幣則出現相互競爭潮。 弱勢美元反向走挺強勢 3月23日,美國再加碼無限量大量寬措施,史無前例地購買美國投資級公司債券,同時放鬆了對美國國債交易商的風險資本限制,這當然肇致美元流動性的浮濫,而讓強勢美元趨弱,引發美國物價水準浮動。不料,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大爆發,整個情勢一時大逆轉,「美元浮濫過剩」驟然扭轉變為「美元荒」(dollar shortage)的另類危機。 小字典:「美元荒」(dollar…
作者: 林建山 頁數: 54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曾在1970年代積極參與了海外保釣運動。他1997年恢復了中國國籍,今年98歲,還在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授課。2017年6月13日,筆者有幸就保釣經歷專訪了楊先生,想藉保釣運動屆滿50周年之際,與讀者分享楊振寧的保釣軼事。 走近楊振寧的精神世界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六歲以前一直生活在安徽,7歲那年住進北平(今北京)的清華園。這是沾了父親楊克純(又名楊武之)的光。楊克純是中國早期著名數學家、教育家,1928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後回國,先在廈門大學任教,1929年改任清華大學數學教授,先後培養出數學家華羅庚等眾多名家。截至1937年侵華日軍占領北平,楊振寧隨父母在清華園生活、學習了八個春秋。父親不僅是他的數學啟蒙老師,也是他人生品格的塑造者。 1938年16歲的楊振寧自修高三物理,考入因戰亂而南遷昆明的西南聯大物理系。1944年獲碩士學位,次年獲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在當時物理、數學一流的芝加哥大學攻讀物理學,三年半後獲博士學位。1949年他出任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所教授,於1957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那年他才35歲,已成為所有中國人的驕傲。他1964年入美國籍,1966年起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長。 楊振寧本可以不問政治,但在1970至1971年美國興起的保釣運動中,年近50的物理學教授卻成為保釣的風雲人物,被當時一些年輕學子視為保釣運動的精神領袖。…
作者: 何玉 頁數: 56
新冠疫疾造成世紀浩劫,可謂來也科學,去也科學。此番過後,科學將有變貌,文化應創新猶。 近幾個月新冠疫疾流行,用過去的老話來說,就是鬧瘟疫,造成社會恐慌,也弄出了一些瘟神,沸沸揚揚好不熱鬧。 說到頭,這場疫情的熱鬧局面,其實都是科學惹起的,因為無論是病毒的鑑定,病毒的隔阻和病毒的絕滅,都是建基於近代科學思維上之近代醫學的作為,因此談論此番疫情,值得就科學的本質做些討論。 長久以來,我們對於科學的認知恐怕多過於籠統,總以為對宇宙客體現象的認知便是科學,其實那只是自然哲學,近代科學卻是很不同的一套思維與作為,如果簡單一句話,可以總結為「主客分離,二元對立」,就是以人類為本體來面對客體的宇宙現象,並在人控的環境條件下,建構起宇宙現象的因果關聯(就是所謂的實驗作為),科學也正是因著如此「人控環境」得來的「簡近因果」,得以馭諸事之理,援以致用,成就了近幾百年來所謂的「科學世紀」。 科學造就近世帝國霸權…
作者: 江才健 頁數: 59
南海情勢近年來因美國積極介入,挑起許多紛爭。其實,二戰結束後,南海就存在許多問題,但美國當時不太理會這裡的紛爭,1974年南越與中共在西沙打了一仗,美國國務卿季辛吉主持會議時,連南沙群島在哪裡都搞不清楚。但西沙這一仗把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打得不知所措,1975年越南統一,越共也跟著占領了部分南海島嶼,蔣經國甚至一度起了放棄太平島的念頭。 二戰結束後,日本放棄了對南海主權的主張,法國雖曾來此霸占島嶼,後來也放棄了,國府在1946年派遣部隊分別進駐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但在國共內戰後期,國府敗走台灣,共軍解放海南島後,國府放棄了西沙群島。之後雖然兩岸雙方與菲律賓、南越都提出不同的主權主張,但一直到1974年在西沙群島真槍實彈開戰,南海情勢才緊張起來。 1974年初,失去美軍支援的南越海軍艦艇被中共海軍擊退,占領琛航島(Duncan)的南越官兵也被迫撤退,中共鞏固了西沙的主權,而美國當時並沒有涉入南海紛爭。 美國早期未介入南海局勢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檔案,1974年1月25日季辛吉主持一場會議,出席者有副國務卿拉什(Kenneth…
作者: 高靖 頁數: 62
台灣新課綱改編的高中歷史課本說台灣原住民與大陸史前居民屬於海洋和大陸兩個不同的系統,兩者毫無關係。果然如此嗎? 舊石器時代台灣活動遺跡 舊石器時代,台灣海峽形成前,台灣文化是大陸文化的一部分。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台灣的舊石器時代以東南海岸的「長濱文化」、西北部紅土台地的「網形文化」為代表。但也有學者認為,網形文化應歸類於長濱文化類型。見下圖。 長濱文化發現於1968年,在台東縣長濱鄉的八仙洞,挖掘出舊石器時代的石器和骨器。八仙洞包括大小十多個洞穴,其中的乾元洞、海雷洞、潮音洞,出土了石器和骨器。石器有刮削器、尖狀器和砍斫器。骨器有長尖器、骨針、骨錐、骨鏟等。據研究,長濱文化的居民以洞穴為家,過著狩獵、捕撈和採集生活;經測定,該文化最早距今約1.5萬年。與大陸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比較,證明長濱文化源自中國南方,台灣和大陸的文化交流至少可溯及1.5萬年以前。 1971年在台南左鎮菜寮溪,發現了2到3萬年前的「左鎮人」的頂骨、額骨、枕骨和牙齒等標本,這是迄今台灣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
作者: 卜一 頁數: 66
談到「中越戰爭」(大陸稱「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反中國擴張主義戰爭」),或許台灣不少人會把它與越戰搞混。本文簡略回顧這場1979年的中越戰爭,引導讀者正視當前兩岸問題與歷史反思。 中共與越南曾是患難與共的革命夥伴。中共自建政後,就積極協助胡志明推動共產革命,在越南對抗法國期間,中共資助越南各式武器裝備。1964至1971年美國介入越戰期間,中共更投入大量兵力與物資援助北越。然而,越南在完成統一後,明顯向蘇聯靠攏,除公開表示不認同中共外,並開始對居住在越南的華人採取歧視等高壓政策。 越南排華破壞中越關係 1978年2月,河內開始驅逐越南境內的華僑。同年4月,大量越南華人利用水陸等方式離開越南,返回中國大陸。6月,中越雙方開始在邊境集結部隊,中國並聲明「越南驅趕華僑是蓄意破壞中越關係的嚴重反華步驟」。8月越南指責中共支持赤柬政權與挑起邊界衝突,中共則關閉了越南在其境內的三處領事館,宣布停止援越、撤回所有駐越專業人員。10月蘇聯與越南簽訂「友好及合作條約」。12月越南揮軍10萬入侵高棉,推翻赤柬政權。 1979年1月28日,鄧小平訪美(中美關係正常化),宣稱越南「需要一次教訓」;2月8日,鄧小平結束訪美後,中共部隊加速向中越邊境集結。2月17日清晨,中共以20萬軍隊,對越南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此次攻擊行動中,計有第一線地面部隊18-20萬人、坦克1,000輛、大砲1,500門、噴射戰鬥機700架。…
作者: 劉宇格 頁數: 68
今人或存有新課綱強調的國際觀,但那是以近代西方意義上的國家(state)為單元、為本位的意識形態,帶有強烈的國家主義(nationalism)色彩。而李斯〈諫逐客書〉中的秦王與李斯懷抱的是天下,不是國際(international),但英語找不到足以完滿翻譯「天下」的用詞。 2017年台灣指考國文科非選擇題,以〈諫逐客書〉為材料,要求考生發表對「國際人才流動」的看法。其實該題所謂「本國」、「他國」,與〈諫逐客書〉裡的「異國」、「敵國」,是不同體系的不同概念。前者指的是1648年西發利亞和約以後,由歐洲國際體系派生出來的意義;後者說的是2000多年以前,在天下思想中的區域性指稱,而不是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的意義。 天下是一種認識論 古代中文的「國」或指都城,或指區域,不是nation或state的概念。天下思想支配著先秦諸子遊仕各「國」的言行,與現代的「國際人才流動」風馬牛不相及。管仲說:「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老子說:「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這兩段知識論說明三件事:天下觀不以邦國為終極思考;小單位的出路從屬於大單位;天下是最高層次的家。…
作者: 王睿 頁數: 70
一般人對於中國主戰車的印象,總停留在96式、99式主戰車上。其實,中國已研發出新一代的VT-4主戰車及適合特殊地形作戰的VT-5輕型戰車。它們都是大陸北方工業有限公司(下稱北方工業)所研發生產,現已外銷多國。除主戰車外,北方工業也研發生產ST-1裝甲突擊砲車和VN-12步兵戰鬥車(IFV)等產品,主要用於外銷。 VT-4研發歷程 VT-4的研發時程為2000至2010年間,是專供外銷的主戰車。VT-4工程代號為MBT-3000,是MBT-2000(VT-1)換用中國自製動力單元的最新改良型。因此,VT-4也算是90-II式系列的最新衍生型。(MBT-2000主戰車為VT-1;85-II M系列的改良型為VT-2;59式配備125mm口徑滑膛砲的改良型為VT-3;MBT-2000的改良型MBT-3000為VT-4。) MBT-3000於2012年6月在法國巴黎「歐洲薩托里2012」防衛展曝光,在2014年8月22日「中國兵器裝甲日」首度公開,並在第10屆珠海航展正式改名為「VT-4」。目前,北方工業正積極尋求國外買家,以擴大銷售版圖。據該公司高層表示,北方工業極為重視製造品質和交貨時程,特別耗資採購先進的加工機台和製造技術。各項零附件的打磨、焊接到組裝,全都為世界一流水準。…
作者: 王尊平 頁數: 72
英國是一個古老的海權國家,二戰結束後,雖然整體海軍實力不如以往,但為維持光榮的傳統,英國海軍努力建軍備戰,試圖打造出一支能夠支撐歐洲/全球的海上部隊,最新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就是在該背景下誕生的。 英國早在18世紀即稱霸海洋,二戰期間軍艦數量達到高峰,戰後因綜合國力逐漸衰退,英國海軍的光環大不如前。 冷戰時期,英國早已非昔日霸權,位於非洲的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更直接加速英國國力衰退的速度,過往英國海軍曾開發許多新技術,這現象在冷戰期間逐漸改變,不但美國海軍成為世界的霸主,在歷次作戰中,美國海軍更成為英國海軍學習的對象。 縱然英國海軍無法和當年稱霸世界時相比,2017年英國政府仍舊提出「國家造艦戰略」,根據該戰略架構,英國海軍必須建造未來的驅逐艦、護衛艦、兩棲艦及其他支援艦艇,同時在新款航母服役後,以其為核心重新建構英國的海軍實力,並派遣航母至亞太地區航行,試圖恢復昔日的海上光輝。 航母成為英海軍航艦主力…
作者: 宋磊 頁數: 74
鍾肇政是國府統治下,歷屆重要的文學獎得主;但他也是出身於皇民化運動下的青年師範,原本是日本人訓練的青年學校與青年訓練所的皇民化師資。 鍾肇政在戰時因發燒而聽力受損;因此,他對很多事物都得倚靠他的想像力。他的大河小說帶動了我島以台灣島史為題材的寫作風氣。而他的想像力則大大有利於他寫作大河小說的需要。 小說內容未反映真實生活 鍾肇政在日據下成長,以日據台灣史為小說素材,並以寫實為標榜。他先後寫了兩本三部曲的小說與多本長篇小說;號稱「記錄了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各階層的生活實況。」 然而,事實上,他的小說多半是想像出來的,並非寫實;因此,他的寫實主義,卻缺乏了寫實主義文學所需要的生活與思想背景。…
作者: 郭譽孚 頁數: 76
張振昌1969年在萬華出生,從小就喜歡畫畫,國中時工藝課很強,常被老師指派去參加寫生或繪畫比實,獲得優良成績,畫作也常被校方留下來當範本,貼在布告欄上,供全校師生觀賞,讓他出足了鋒頭。 國中畢業後,他很想報考復興商工的美工科,但基於現實考量,報考了開南商工的電工科。高工畢業後,他在海軍艦艇部隊服役,因具繪畫才能,被選派到士官班受訓,結訓後再分發到海軍基地當文書,公餘可繼續從事他喜愛的美工和繪畫,讓他十分開心。 前半生以賣陶瓷茶壺維生 1992年退伍時才21歲,但家族一向早婚,他在長輩的敦促下,即與高工的同學張淑玲結婚。1994年他在萬華租了一個小店面,開始賣陶瓷茶壺,他常到鶯歌陶瓷行批貨,認識了老街上的商家,對陶瓷茶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做起買賣也更為得心應手。 1990年代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台灣錢淹腳目,各行各業欣欣向榮。因為賺錢容易,大家也捨得花錢,精緻美觀的陶瓷品因此大受歡迎。張振昌搭上這股熱潮,很快就擁有自己的店面。…
作者: 古蒙仁 頁數: 78
有人說恐懼是哲學的根源。我說不是,是月亮。 月夜常入夢,是最近的事。現在的家稍嫌窄仄,但頂樓陽台可遠眺曦日朝暉,入夜又可仰觀星月。 夜月裡,我常不禁聯想起杜甫一些關於月夜的詩句:「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江月光於水,高樓思殺人。」、「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這類的詩。作為一個詩人,天上那輪圓月,或一彎鉤月,必定不時叩啟了他某些生命的覺知。我的詩興及情智怎可和杜甫相比擬?然而,月之意象給予的啟迪,在生命的原野灑下那片既渾濛又明亮的輝芒,及帶給自己的種種悲疑忻喜,或竟不在任何人之下。 月亮首次叩擊我生存的覺知,是在金門故鄉年少的夜裡。 島鄉的夜極其岑靜,這種靜,落在荒僻肅殺的島上,當然不是寧馨的靜謐,更不是老莊之徒稱道的那份虛寂無為,而卻是虛實對照互生下的某種岑靜。在這份寂岑裡,在月的凝睇下,當時的我猶少不更事,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年,卻也影綽綽體知到人世的二分性:圓滿和殘缺,動盪和安寧,幸福和悲難,美質和惡醜……。月光下,非頓非漸,卻是如水之於岩石的浸潤般地,不知不覺中,使我全然明瞭了這些。…
作者: 黃克全 頁數: 80
古代中國的北方人認為農曆五月是春夏節氣交替之際,是瘟鬼和五毒(蟾蜍、蠍子、壁虎、蛇和蜈蚣)等不祥因素出沒的時間,民間遂稱五月為毒月,五月五日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稱惡月惡日,在這一天人們會以不同方式驅除瘟疫和惡運,並貼神符以避邪驅魔,端午節即是一個驅疫除厄的節日。 賽龍舟 端午節主要源於三種傳說,以時間順序而言,第一是紀念春秋時代楚國的伍子胥,第二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的屈原,第三是紀念東漢孝女曹娥,其中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流傳最廣。屈原因力主聯齊抗秦,遭讒去職,後秦軍破楚,楚王被迫遷都,流放中的屈原無法回朝效力,苦悶絕望下作〈懷沙〉辭世,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楚人傷其死,皆出舟楫往救之,並將飯糰投入江中餵魚,以免屈原身軀為魚蝦所食,從此形成了每年五月初五吃粽子與龍舟競渡的端午節習俗。 其實,龍舟競渡的習俗早在屈原之前即已存在,現存最早的划龍舟圖像是寧波出土春秋時代越國的《羽人競渡青銅鉞》,在這個銅鉞上裝飾有戴羽毛高冠者持槳划龍舟之圖像;蘇州自古也有以龍舟迎接潮水之神伍子胥的習俗;古人將船隻當作送走災邪的工具,是以龍舟競渡也是一種爭先驅瘟避邪的方式。 古時龍舟競渡之情景可由唐人張建封《競渡歌》中略窺一二:「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蜺暈。」生動地描繪鑼鼓喧鬧與觀眾歡呼聲中,健兒們如飛劍般快捷地奮力划槳,龍舟上下翻飛,爭先搶奪五彩錦標的壯觀畫面。…
作者: 朱惠良 頁數: 82
景美的人行陸橋上開啟的《景美的時光寶盒》,讓經過此的筆者佇立良久。從景美的地名起源到古戰場、大拜拜、和原是養蠶場的萬隆眷村,在在顯示景美有濃厚的農業鄉土氣息。 因橋而得名的景美 今天,當您搭台北捷運新店線出萬隆站4號出口後,可看到羅斯福路與興隆路口人行陸橋上,以《景美的時光寶盒》為題,展示一張張地方提供的珍貴歷史照片。那是2011年由文山區萬祥、萬勝、興豐、景慶四個里的里長聯合提出,以景美地區的古文化風華為主軸,將149 張珍貴歷史照片以影像膠合在強化玻璃的表現手法,展現在欄杆玻璃上,希望民眾行走時,透過每一片欄杆玻璃上的照片及說明,進一步瞭解景美的歷史演進及風華樣貌。 當時報載該陸橋揭幕前後,上面所高掛「景美」、「梘尾」四個大字並列,引起來往人車的注目,相信讓許多年輕人看到後,可能不知其所以然。另外,位居Google…
作者: 張健豐 頁數: 84
基於環保和快速,未來電子報將成為時勢潮流!紙本報紙要透過送報車和送報生,送抵讀者手裡最快也要清晨五、六點光景,但電子報通常清晨四時左右就出報,接近天亮時分,就能讀報,有早起習慣的人此時就能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了。電子報還能隨時提供即時新聞。 我曾住在天安門附近的國際大飯店,習慣早起的我發現門縫並未塞進當天的早報,不像在美國、香港、日本、新加坡,一大早起床就可見到門縫塞進厚厚的一疊早報,我問櫃台服務生,他們回答說大約要到中午時分報紙才會送來。吃早餐時,我發現年輕人都人手一機,在滑手機看新聞,那時才發現我已被時代拋諸在後了。這是什麼時代了,還在等報紙,甚或買報紙,年輕世代,只要一機在手,就能掌握時代脈動。 10年前,宜蘭一群熱血青壯年辦了一份《雪隧觀點》電子報,每兩周出版8頁,成為宜蘭各界不敢輕忽的縣報,它每期直接透過電子郵件免費寄贈,連我這個不住宜蘭的宜蘭半子也都會用心閱覽,他們還在部落格和臉書架設《雪隧觀點》網站,凡關心宜蘭公共事務的,不論身處何處,都可電郵索取閱讀,我也曾發表個人意見。 我不是金門人,與金門沒有太多淵源,只因幾年前投稿《金門日報》,主張興建金廈跨海大橋,該報不但送來稿費,從此天天郵寄免費報紙,後來改寄電子報,每天清晨一點多就收到當天的報紙,真是足感心! 多年前我心血來潮,突然在我當導師班創辦班刊《哆啦A夢》電子報,一期有8頁,總共出了3期,每一期直接寄到同學的電子信箱,他們收到後還可轉贈朋友。為何出電子報?因為沒有經費。全班近35個學生,一學期班費不到1千元,根本無法印行紙本班刊。那班同學現今都唸大三了,相信他們都還保存著電子檔班刊,隨時可以回顧往事。…
作者: 石文傑 頁數: 88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