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太平天國永安建制舊蹤|卜一

尋訪太平天國永安建制舊蹤|卜一

現在的廣西蒙山縣城雖只是個尋常的中型市鎮,但154年前卻是太平天國建制的根據地永安州城所在。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近代革命史的先行者,探訪永安,猶如漫步在民間起義、掀起壯闊歷史的起跑線上。

2016083621                   

中國自清代乾嘉開始,人口快速增加、土地分配不均、官僚體制積弊,其後西方外力侵凌,激化農村破產、經濟崩潰、民生凋敝,引發了一個多世紀的社會大動亂。太平天國起義應時而起,對中國近代一系列的革命、圖強自救運動具有先行促導的作用。其興起的歷史,足為當今中國走向富強康樂道路的借鏡與教訓。

前往永安

太平天國蹤跡所及最重要的里程碑乃是: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和天京建都。清代廣西永安州為今之蒙山縣,這裡是太平天國自金田起義後攻克的第一座城市。太平軍在此整頓了6個月,封王建制,頒新曆(太平天曆),並發布檄文表明推翻滿清政府,基本上確定了太平天國政權結構和領導系統,使其初具國家規模,並為太平天國以後的進軍構建藍圖。

為了追尋太平天國永安建制的舊蹤,我與老妻於初夏之際遊覽桂林、陽朔後,由陽朔南下前往蒙山縣城(蒙山鎮)。由陽朔去蒙山路途雖不太遠,但需在荔浦轉車,頗費時,卻也領略了這一路青山綠水的風光。現今蒙山縣城為一個中型城市,沿古永安州城四周擴建,市區繁華。我們走出車站就搭上一輛機動三輪車去古永安州城參觀。

蕞爾小城博物館

這座古城很小,令我吃驚。該城始建於1477(明成化13)年;1844(清道光24)年重建,城高1丈6尺,寬僅6尺。用現代的尺碼全城走一圈只有約600米,整個城大約是150米乘以150米的面積,現尚保留部分城牆。城內遺有清代的州署,也就是太平天國駐紮永安時,洪秀全、楊秀清駐蹕之處。他們在這設王府、建王朝,指揮對清軍作戰,這裡是當時太平天國政權的中心。現內部僅存一關帝廟,其旁有一株大樹,下有石碑,上書:「天王洪秀全發布詔令處」。院內有洪秀全、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及石達開諸王的塑像。

老城內設一個太平天國博物館。蒙山地處偏僻,參觀的人很少,講解員知我們遠道而來,十分熱情地跟我們解說古跡及太平天國在此的軼事。

大風起兮太平興

太平天國緣起自洪秀全於1843年在廣東花縣創立拜上帝教,後馮雲山在廣西紫荊山深入民間,含辛茹苦,發展了兩千多教徒。1847年洪秀全來到紫荊山,遂以紫荊山為中心,在各處擴大發展教徒,把拜上帝教改造成一個革命組織。

1851年1月11日太平軍在金田集結完成,擁眾約萬人,在金田村營盤正式起義,向東前進,與清軍在牛排嶺、三里墟、中坪三戰三捷,後在象州遭清軍伏擊,糧鹽缺乏,遂折返紫荊山區。回師金田後於9月11日夜由新墟突圍,在宮村打敗清軍,從容北上大旺墟,分水陸兩路向永安進軍,攻克距永安18華里的水竇村(今水秀村),接著抵達永安城下。那時清軍守城主帥為永安知州吳江與平樂協副將阿爾精阿,兵勇僅800餘人,太平軍於25日一舉攻陷州城。經過8個多月轉戰不息,太平軍終於找到一個安頓與休整的環境。

永安建制  初立政權

我們在博物館見到當年太平軍用的土槍、土炮、炮彈、錢幣及一些用具,還有一個當年永州城的模型。出了博物館,見到院內有一排壁雕,闡述太平天國在永安金田起義的軼事。院中有一口當年遺留的古井。走上殘留的部分城牆瞭望,這城牆既不長,也不高。但當時在這偏遠的盆地、山谷中也是一防守要地。

太平軍克永安後,將領導中心設於州城內。在此太平天國進行了軍事、政治等方面的一系列整頓和組建,包括整治軍紀、分封諸王、頒行《天曆》、規定禮制等,同時也肅清了內奸,使其成為一個組織緊密、紀律嚴明、目標顯著的革命團體,奠定其後金陵建國的基礎。

與清軍僵持半載

出了古州城,我們搭車去附近的團冠嶺,是一個位於州城西邊的小山頭。山頂為當年太平軍設的「西炮台」。四處眺望,永安景貌一覽無遺。永州古城雖小,但其四周為一個有百餘平方公里的盆地。一條湄江自北向南流過城邊。湄江之東另有一個小山頭,上有當年太平軍守衛州城所築的「東炮台」。盆地四周遠處環山,易守難攻。東邊的高山為龍寮嶺,乃是其後太平軍突圍北上的故道。南方是當年太平軍與清軍依河長久對峙的水竇村。

太平軍攻占永安後,咸豐皇帝震驚,督促欽差大臣賽尚阿調滇、黔、楚、蜀兵眾4萬人,廣西、廣東、安徽等省綠營、八旗勁旅,另加永安當地的團練,號稱12萬人包圍永安,務求盡剿。

太平軍以永安州城為中心,周邊以長牆、壕溝、地道等工事連接起來,南到水竇村,東至古蘇沖,北至上龍,西至龍眼塘,築了兩個環形防線。清軍從南、北、東分三路,自10月到12月發動五次進剿,均被太平軍擊退,其後雙方呈對峙狀態。清軍實行「鎖圍」,加緊經濟封鎖,擬將太平軍困死於永安地區;對前沿陣地日夜分班進攻,並以大炮猛轟州城。

博物館管理員告訴我們,有趣的是,當太平軍被圍,與清軍對峙的時候,雖然戰事激烈,但有時也停火來做點生意。在水竇村的太平軍經常向隔河的清軍購買糧食、藥品及其他日用品。正是所謂的:「打歸打,生意還是得做。」

突圍北上  叱吒風雲

面對清軍的圍攻,太平軍收縮陣地,困難的是補給問題。到了1852年4月,太平軍在永安已停留6個月,糧食、彈藥殆盡,須另找出路。遂於4月5日夜趁大雨向東邊的古蘇沖突圍,翻過龍寮嶺前進。次日清軍才發現太平軍人去營空,立即尾隨追擊。太平天國婦孺老弱後隊被清軍屠殺兩千餘人,激起全軍同仇敵愾。8日晨,太平軍趁雨、霧於三沖高地設伏大破清軍,一舉殲敵四、五千人,擊斃四鎮總兵。太平軍從容沿山道,過荔浦、陽朔附近,北上直攻桂林。

太平軍圍桂林30餘日不克,主動撤圍,破全州,沿湘江北上,水路並進,指向湖南。在全州附近蓑衣渡受阻,馮雲山不幸犧牲,太平軍改走陸路向東入湘。湖南天地會眾紛紛響應、投營,使太平軍劇增至五萬餘人,軍心大振。後圍長沙、克益陽、取岳州,獲民船萬餘艘,又得清初吳三桂暗藏的大批軍火,士氣高昂,水陸十餘萬眾出湖南攻取武昌。全軍遂沿長江而下,勢如破竹,1853年3月19日攻克南京,改稱天京,據為根基,在此定都11年,對中國近代大動盪、大革命時期起了重要的影響。 

歸途省思

綜觀永安州城雖為「蕞爾山城」,但四面環山、河流阻隔、易守難攻。我國自古以來,每當動盪時農民起義頻發、板蕩英豪輩出。但多數起義軍及豪傑均在流竄中滅亡。劉邦首定關中、朱元璋先據金陵,都是他們有異於流寇而能一統天下的主因之一。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因時而起,可謂得天時也,而永安得地利以建制、整軍、治政,策劃半載。其後入湘得人和而氣勢震天,以取金陵建國,歷時十餘年、縱橫17省,非一般流寇可比。是以蒙山(永安)是太平天國起義中極為重要的一站,也因此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個關鍵地方。

(作者係石油開發管理學者、文史及旅遊專欄作家)

附加資訊

  • 作者: 卜一
  • pages: 74
  • 標題: 尋訪太平天國永安建制舊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