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惋惜英國脫歐,加速推動「彈性歐盟」|孫治本

德國惋惜英國脫歐,加速推動「彈性歐盟」|孫治本

英國脫歐影響尚待評估,歐盟最大擁護者德國擔心更多成員國跟隨英國腳步,與法國等國共議「彈性歐盟」(flexible Union),使成員國能彈性選擇是否要更多的一體化。

2016083614

6月23日英國公投通過脫離歐洲聯盟,第二天德國總理梅克爾即發表公開聲明,表示遺憾得知英國公投結果。梅克爾且說,英國脫歐是歐盟的「切口」(給歐盟切了一個口),也是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切口」。梅克爾在公開聲明中還表示,對於歐洲一體化的成功,德國有特殊的責任和很大的利益。歐盟是一個獨特的團結、價值共同體,歐盟可以保障歐洲人的和平、富裕和穩定。歐洲人只有一起合作,才能固守他們在自由、民主、法治,和經濟、社會、生態、對外政策、安全政策上的利益。

德國大力推動歐洲一體化

梅克爾的聲明再清楚不過地顯示出,德國主流政黨對英國脫歐的遺憾和對歐盟的重視。事實上,德國在統一後即成為歐洲(不包含俄羅斯)一體化,以及歐盟內部更加深化整合的支持者和領導者。

二次大戰後,原本是法國最熱衷於歐洲國家的團結、整合,這是因為經歷了二戰,法國作為強國的地位大幅衰退,法國不甘心屈居於美、蘇兩大超級強國的陰影下,因此希望透過歐洲國家的團結整合,與美、蘇分庭抗禮。而二戰後,西德結束了與法國數百年來的敵對,兩國與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於1952年共同成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以上6國又於1958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是為歐盟的前身,以後陸續有其他國家加入。

德國成為歐洲一體化最大的支持者,主要是因為在德國統一前,德、法、英3國人口相當,都是6千萬人上下,GDP的差別也不大。然而,統一後德國人口高達8千餘萬,GDP領先英、法的幅度也擴大,德國確立了歐洲(俄羅斯以外)第一強國的地位,這使得德國在一體化的歐洲中影響最大。對德國強勢地位存有戒心的人士,則提出了「歐洲的德國?還是德國的歐洲?」質疑,他們懷疑德國力推歐洲一體化,不是要融入歐洲,而是要將歐洲置於德國的指揮之下。

德國力推歐洲一體化,還有國家安全戰略的考量。冷戰時代,西德位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前線,與華沙公約組織成員國東德、捷克隔著邊界對峙。德國統一、冷戰結束後,俄羅斯仍為德國最大的假想敵,因此德國力求將東歐國家納入歐盟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就是德國不斷推動歐盟與北約東擴,使東歐國家脫離俄羅斯的影響,並成為西方陣營的成員,這樣德國就不再是位於西方的東部前線了,壓力可大幅減輕。再者,德國鄰近東歐,歷史上德國曾深入東歐發展,冷戰結束後德國想恢復其在東歐的影響力,又怕引起東歐國家的戒心,如果東歐國家與德國同為歐盟、北約成員國,則德國往東歐發展順理成章。這些都是德國力求將東歐納入歐洲一體化範圍的原因。

英脫歐打亂德的歐洲政策

借用梅克爾的形容,英國脫歐給德國的歐洲大計製造了一個切口。就直接的經濟影響而言,英國是德國第三大出口國(次於美國和法國)。德國在英國有超過2,500家企業,在當地總共雇用約37萬名員工,英國在德國則有約3,000家公司,所以不少德、英企業反對英國脫歐。貝特斯曼基金會(Bertelsmann Stiftung)的民調即顯示,83%受調查的德國企業家,和76%的英國企業家反對英國脫歐。德國Ifo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福斯特(Clemens Fuest)認為,除了英國本身,德國可能是英國脫歐的最大輸家。

不過,目前還無法確定英國脫歐會削弱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程度,因為還不清楚英國脫歐後,哪些英、歐之間的貿易協定會廢止?會不會由新的協定取代?此外,中、小型企業在歐盟範圍內跨國發展的程度低,他們比較不擔心英國脫歐的影響。前述貝特斯曼基金會所做的民調反映的主要是大企業的意見,大企業的業務通常及於多個歐盟成員國,他們特別受益於歐盟內部的市場一體化。在英國,擁有不少大企業成員的「英國工業聯盟」(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 CBI),其80%的企業會員主張留歐;然而以中、小企業為主的「英國中、小企業聯盟」(Federation of Small Businesses, FSB),則只有47%的企業會員主張留歐。

在難民、經濟等政策方面,英國前首相卡麥隆一直攻擊梅克爾的難民路線;對於歐盟成員國的債務危機,起初卡麥隆站在反梅克爾陣營這一邊,後來又趨於一致。整體而言,在經濟政策上,英國通常是德國在歐盟內的盟友,在財政和支出政策上也是如此,英國和德國可以一起批評某些歐盟成員國鬆懈、無紀律。

這幾年梅克爾厲行撙節政策,想方設法省錢,並嚴格監督接受歐盟金援的希臘的財政支出。梅克爾因此被主張高公共支出、高社會福利的左派政黨抨擊。因此與梅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黨聯合執政的社會民主黨主席加布利爾(Sigmar Gabriel),對英國脫離歐洲,就不像梅克爾這麼惋惜。德國社民黨和歐洲其他社會民主黨派反而認為,英國脫歐是歐盟新開始的機會,他們呼籲歐盟主要成員國節省少一些,投資多一些,因為光節省無法在歐洲創造工作。

將加速推動「彈性歐盟」

此外,英國脫歐雖對歐洲一體化進程劃了一個切口,但也促使德國、法國加快腳步推動所謂的「彈性歐盟」架構。

「彈性歐盟」概念與更早提出的「核心歐洲」概念相似。「核心歐洲」概念最早是由期待歐洲主要國家進一步一體化的德國政治家提出。「核心歐洲」指的是國土相連的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五國,近來又將另一個歐洲經濟共同體創始國義大利包括進去。

不論是「核心歐洲」或「彈性歐盟」,都主張先由少數歐盟核心成員國加強彼此間一體化的程度,其他對進一步一體化有疑慮的歐盟成員國則可以不必跟進,這等於在一個歐盟下有兩種制度,歐盟成員國可彈性選擇,所以被稱之為「彈性歐盟」。

就在英國公投通過脫歐後2天(6月25日),上述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6國外交部長,在德國外交部位於柏林的賓館「博澤西大宅」(Villa Borsig)舉行會談,討論的就是「彈性歐盟」。領頭的德國與法國外交部長表示,有些歐盟成員國不希望歐盟內部越來越緊密,應該給歐盟成員國有選擇的空間。

總之,向來反對歐盟進一步一體化的英國脫離歐盟,對德國、法國等核心歐洲國家而言,固然是少了一個阻力,但他們也擔心會有其他對進一步一體化有疑慮的歐盟成員國跟隨英國的腳步。因此,他們正考慮引入彈性制度,使經、社條件比較接近的6個核心歐洲國家強化彼此之間的整合,其他歐盟成員國則不必跟進。這種將歐盟成員國分為兩個群組,各自遵行不同規則,或許能降低經濟、社會條件差距較大的歐盟成員國間彼此的猜忌、抱怨,也或許能避免更多歐盟成員國脫離歐盟。

(作者係德國波昂大學社會學博士)

附加資訊

  • 作者: 孫治本
  • pages: 53
  • 標題: 德國惋惜英國脫歐,加速推動「彈性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