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向日本一面倒難收效│李中邦

蔡政府向日本一面倒難收效│李中邦

蔡英文政府再三向日本示好,讓「親日」更加成為台灣政治、社會一股不可自拔的「迷思」,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不論是南海仲裁或ICAO大會,台灣都遭日本落井下石,「親日」並沒有多大效益。

2016113915

今年參與國慶約360位的外賓中,來自日本的就占了三分之二,當天中午蔡英文更在總統府內宴請日本議員團。台灣官員和日本官員見面有諸多限制,但現今日本議員個個可長驅直入台灣總統府,甚至在府內用餐。如果參照日本對台灣的實質作為,真叫人納悶:是台灣沒別的朋友了?還是已不計代價向日本一面倒?

蔡英文挨日本兩記悶棍

蔡英文就職時就明言要深化與美、日的合作,然而,迄今台灣獲得什麼回饋?7月12日南海仲裁的裁決出爐,台灣實質管理的太平島被判為「礁」,嚴重損及台灣在該島主張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EEZ)的權益,日本不反省自己在沖之鳥礁的霸道、貪婪作為,號稱「友台」的安倍首相、岸田外相還頻頻向國際社會嚷嚷該判決「具法律效力」,應該遵守,面對這種傷害,換成韓國或其他國家,早就演成外交事件了,可是台灣非但不敢吭氣,更繼續要與日本哥倆好。

隔兩個月,三年一次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會,9月27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2013年「中華台北」以主席「特邀貴賓」的身分參加,這回推測是因蔡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致使台灣未獲邀請。會前的9月23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只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支持台灣「以某種形式」參與;這和美國說支持台灣「有意義的參與」一樣,是一句沒意義的空話。儘管蔡政府仍派出民航局副局長何淑萍率隊前往,但9月29日台灣駐加拿大代表處舉辦外交酒會時,美、日代表卻未到場。

9月20日,蔡英文接見日本民進黨「國軸會」長島昭久眾議員等一行人。在正常外交禮儀上,通常是相對職級者,相互拜訪、對等交涉及接待。但在台灣,凡來自日本的,蔡英文好像都來者不拒,有求必應。立法院長蘇嘉全訪日,可曾見到安倍?

《讀賣》專訪有分化斧痕

在10月4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後兩天,蔡英文又接受日本《讀賣新聞》專訪,顯然是想透過美日媒體發送訊息,尋求理解。

在《讀賣》專訪的報導裡,開頭就提到台日近期即將舉行的「海洋事務合作對話」,具體議題為「漁業資源保護、海上救難救助、海洋科學研究」,蔡總統關注台灣漁民是否能在沖之鳥礁周邊海域捕魚。不難推知,日本想藉此再度測試台灣對沖之鳥的立場,意圖是否僅止於漁業。之後該報導就開始就蔡英文說的「台灣與台灣人民不會屈服於中國的壓力」、「兩岸互補的經濟關係已轉變為相互競爭」,以及蔡英文是「台獨意志很強的民進黨的主席」做文章。並說明日本政府重視「與中國保持距離的蔡政府的關係」,希望「以舉行海洋合作對話為契機,加深日台合作,對抗中國向東海、南海進出」;在美、日構建「包圍中國網」上,台灣的配合不可或缺。

《讀賣》在分析時特別強調「台灣傳統是親日的」。(雙方)經濟關係也很強固,2015年的貿易額,台灣是日本第4大貿易夥伴;日本政府擬進一步強化經濟合作,加深跟台灣的紐帶,目標是牽制中國;日本政府官員透露,有意提高海洋問題、經濟兩方面的合作層級;關於沖之鳥「島」,外務省官員希望台灣「跟主張是岩礁,不是島的中韓保持距離」。但在7月南海仲裁案,台灣跟日本立場不同調。

值得注意的是,關於兩岸部分,《讀賣》提出兩道問題:其一,來自中國的政治及經濟打壓,總統在致民進黨員的公開信表示,將全力抵抗來自中國的壓力,未來是不是仍將以這樣的基調跟對岸交往?

台灣一遇到挫折,就賴別人「打壓」,這幾乎成了執政者、綠營媒體的口頭禪,現在連日本媒體也照著用,但換個角度來看,濫用「打壓」,正曝露台灣領導人沒有能力才會被人打壓,如果本身有被打壓的「免疫力」,誰敢打壓?

其二,李前總統曾將兩岸界定為「特殊國與國關係」,陳前總統也說「一邊一國」,歷任國家領導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來形容兩岸,您曾擔任過李前總統的智囊,如果要請您形容,您會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述?

李登輝講「兩國論」是在其12年當政的倒數第二年,陳水扁講「一邊一國」在上台後第3年,蔡英文才上台4個多月,《讀賣》就急著要蔡英文做類似表態,存什麼居心?對這一問題,蔡英文倒是不敢隨之起舞,只重申會在既有的歷史事實與政治基礎上,且依據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穩定。

台灣青年眼裡只有日本

從蔡英文雙十節獨厚日賓即知,日本再怎麼吃定台灣,台灣仍然會逆來順受,甚至「以德報怨」。領導人做榜樣,民間也有樣學樣。TVBS方念華主持的〈FOCUS全球新聞〉報導即使是與日本無關的題材,亦大量採用日本電視台的報導和評論,無形中接受了日本觀點。綠營電視台全採日本立場就更不用提了。

據統計,台灣學日語的人口比率接近每一百人就有一人,約23萬,大學院校裡選修日語做第二外語的學生人數獨占鰲頭。有論者誇讚這是台日「密切」,很多台灣人喜歡日本,但另一方面不也透露台灣學生視野狹窄,眼裡只有日本。

李登輝說「日台同命運」 

李登輝7月31曾到石垣島訪問,他把當時的演講稿投至日本雜誌《Voice》10月號。李拿台灣日據時代中部地區有數百人移民石垣島,在二戰前後提振了當地鳳梨加工業為例,倡議以「研究日本,製造台灣」掀起「第四次產業革命」,並大談日台都是民主化、四面環海的國家,利害一致,是「命運共同體」。李登輝通篇用的是「日台」,不是「台日」,顯然他愛日本已到了主從易位的地步了。其實,台日貿易只及兩岸貿易的六成,大陸常住台商、台幹與眷屬是150至200萬人,如果台灣和日本是「命運共同體」,那兩岸還能用什麼詞語定義?

蔡英文可以說是李登輝的接班人,上任前就用了「兩國論」的另一位小組成員林碧炤擔任總統府秘書長,但林在蔡政府屆滿5個月的前一天請辭獲准,外界不免猜疑蔡李之間的關係是否生變。但林碧炤請辭可能確實是因他「水土不服」,蔡英文與李登輝的關係應該不至於生變。

親日是沒效益的「迷思」

日本民進黨台裔黨主席蓮舫9月上旬競選黨魁時,曾因被攻擊「有雙重國籍」,而向在東京的台北駐日經貿文化代表處申請放棄中華民國國籍,日本法務大臣金田勝年表示無法認可該項申請,因為「日本不承認台灣為正式政府」(蓮舫必須向日本法務省另行申請),這是日本的政治現實。由此可知,日本政府無論如何還是會顧及中國大陸,遵守「一中原則」。台灣親日已成為一種不知如何自拔的「迷思」,但向日本一面倒,能收到的效益極有限。

(作者係本刊主筆)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中邦
  • pages: 43
  • 標題: 蔡政府向日本一面倒難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