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世界新秩序,中國已準備好,美國則沒有│花俊雄

迎接世界新秩序,中國已準備好,美國則沒有│花俊雄

清同治11年(1872),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在《籌議製造輪船未可裁撤折》中曰:「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胥聚於中國,此三千餘年一大變局也。」「西人專恃其槍炮輪船之精利,故能橫行於中土,中國向用之器械,不敵彼等,是以受制於西人。居今日而曰攘夷,曰驅逐出境,固虛妄之論,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無具而能保守之也。」當時中國面對列強虎視眈眈,李鴻章心懷亡國之憂,提出了「對外和戎,對內變法」的主張。

20220301584083476928

現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2017年12月28日,習近平主席接見回國參加2017年度駐外使節工作會議的使節時指出,「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世紀以來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世界多極化加速發展,國際格局日趨均衡,國際潮流大勢不可逆轉。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頑強奮鬥、奮發圖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如果說李鴻章所說的「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對中國來講是一場生死存亡的危機與挑戰,那麼習近平現在所談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多的是「民族偉大復興」的機遇。這兩種說法含義迥然不同,從側面折射出,中華民族近百年來鳳凰涅槃的攀登之路。

晚清時,中國仍處於傳統生產方式,但面對的世界則是西方列強建立在工業化基礎上的船堅砲利。洋務派湘軍名將胡林翼看到西洋輪船在長江逆流而上,「迅如奔馬,疾如飄風」,當即變色無語,並中途嘔血,幾乎墜於馬下。這種情景生動說明了,清朝官員在西方先進技術科學面前的驚恐和無奈。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的巨大差距,非短期所能彌補。西方列強正是依靠這種懸殊的「火力差距」,常能以數千人的兵力擊潰上萬清軍,迫使大清帝國屈膝求和,割地賠款。

不僅如此,原來只是地域性文明的西方文明,日漸被確立為全球適用的「新文明」。這樣,中國不僅面臨軍事和經濟領域落後帶來的挑戰,連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也面臨推倒重來的危險。因此,「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的說法並不為過。

中國找到一條發展道路

面對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以及西方文明前所未有的挑戰,幾乎所有非西方國家都面臨了痛苦的自我蛻變的過程。很多發展中國家始終沒有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因而未能度過劫難,只能在西方的衝擊下苟延殘喘。相比之下,中國通過145年的艱辛探索(1872-2017),終於幸運地找到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借此實現鳳凰涅槃,在短短的70年間,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跨越式發展。

20世紀是美國主導的世紀。然而,與英國霸權衰落不同,美國霸權逐漸衰落,主要不是受到西方世界其他國家的取代,或內部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衝擊,而是發展中國家的快速興起,促使國際格局進一步均衡化,導致世界多極化。可以說,「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是世界東西南北的力量和財富格局發生了根本變化,美國代表的西方世界、北方富裕國家的相對勢力正在下降,而中國代表的東方世界和南方窮國快速興起,雙方力量出現了日趨均衡的局面。

2035全球經濟出現多極化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關於2020-2035年十大趨勢報告中預測,全球經濟將維持2.6%的低速增長,其中發達國家1.7%,發展中國家4.9%,雙速增長的結果,到2035年全球經濟將出現多極化。屆時,發展中國家將占全球經濟的60%,經濟規模與投資都超過發達國家,世界經濟重心將從歐美轉移到亞洲。屆時世界前幾大經濟體的排序將是:中國、印度、美國、俄羅斯、日本、德國。

「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2013年發布的《2052:未來四十年的中國與世界》預測:到2052年,全球GDP將達到145兆美元(下同),其中中國約46.8兆,占比32.2%;美國約13.5兆,占比9.3%;美國以外的其他「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合計33.3兆,占比23%;新興經濟體(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和其他10個較大經濟體如印尼、墨西哥、越南等)約33.2兆,占比23%;世界其他地區(共計150個國家和地區)約18兆,占比12.4%。根據該報告,2035年中國、OECD+美國、其他發展中國家各占全球經濟的三分之一左右。

普華永道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其2020年發布的《2050年的世界》(The World in 2050)預測,2050年世界前10位經濟體排名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俄羅斯、墨西哥、日本、德國、英國。其中,中國經濟總規模約為58兆,約占20%,印度和美國分別為44兆和34.1兆。

上述這些分析預測表明,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會繼續快速興起,發展模式呈現多樣化;世界實現多極化,出現三分天下的局面;進而出現500年未見之大變局,即現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不再是世界的唯一體系、甚至不再是主流的經濟體系,而像中國這樣走其他發展道路的文明,可能會在這個世界上產生更大的影響。

20220301584083476929

「美式和平」被撼動

世界經濟和地緣政治重心從歐洲-大西洋轉移到亞洲,撼動了「美式和平」(Pax Americana),預示著西方統領世界的五個世紀即將結束。這一切都與亞洲的崛起,特別是中國的再興有關。更確切地說,是美國勢力的相對下降和中國的崛起,使得「美式和平」來日無多。

美國執著其「霸權永續」,無視正在萌生的世界新秩序。如果說「誰丟掉了中國?」是冷戰初期美國憂心忡忡的問題,那麼「誰輸給了中國?」可能是當前美國的大問題。川普和拜登政府都將中國定位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對中國進行從經濟、金融、科技、人文交流、人權、新疆、香港、台灣和南海等領域,全方位地碾壓和圍堵中國。

正如季辛吉曾告誡,中美關係目前「到了冷戰的山腳」。他還指出,中美兩國當前的矛盾與衝突,如果失控甚至引發熱戰的話,其結果一定會嚴重損害與顛覆國際秩序,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將無法置身事外,且不可能獲得任何好處。

從這個意義而言,中美的有識之士應該通過各種積極方式,主動塑造中美關係,調動中美建交以來在社會與民意層面累積的各種積極因素,加強對話、交流與合作,盡可能消除美國競爭性對華戰略以「全政府」方式及作為其支撐的「全社會」狀態,從而為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避免最壞結果的發生而努力。

中國積極融入國際社會     

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美國政治精英認為,中國一定會想方設法取代美國,並且推翻現有的國際秩序。但事實證明,中國一直採取融入國際社會的思路,而且中國在融入的過程中受益良多。同時,中國十分強調國際秩序中的公平、公正、開放、平等、合理、和諧等價值觀,並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進行一切必要的改革,催生出更健康、更公正的全球市場和惠及各方的發展環境,但主張這些變革應當是漸進式的。

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及國際社會其他成員,正積極推動20國集團(G20)、「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金磚五國」(BRICS)、亞投行和「一帶一路」等合作機制。新興的全球秩序不會以中國為中心,或圍繞中國的利益來運轉。中國準備成為多邊主義的主要(但不是唯一)的擔保者,維持一個開放、富有活力,且具有包容性的全球經濟,能有效因應新的威脅與挑戰。中國願意在多邊機構裡承擔更大的責任,共同管理全球經濟,與世界主要地區的經濟夥伴建立新的制度和機制,但中國也應當在一些領域,以恰當的步伐提升並擴大其對全球治理的責任。因此,中國陸續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主張。

中國作為再興的大國,需要學習如何將自己的政策和戰略意圖,及時和清晰地傳遞給世界,從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美國面臨的考驗是能否根據形勢變化做出調整,能否與世界舞台上的新興力量合作而非對抗。總之,中美兩大國應共同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務實的全球秩序,以確保21世紀成為一個和平與共同繁榮的世紀。

(作者係旅美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花俊雄
  • pages: 51
  • 標題: 迎接世界新秩序,中國已準備好,美國則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