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中國見頂論」│胡勇

理性看待「中國見頂論」│胡勇

近來除了老生常談的「中國威脅論」,一種「中國見頂論」的話術,開始在國際社會大行其道。今年(2023)5月的《經濟學人》就以Peak China?為封面故事,聲稱西方分析家對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普遍趨於悲觀,認為中國將難以完成趕超美國的任務。「見頂論」也是一些國家選邊站隊的心理誘因。前不久,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就因公開駁斥「見頂論」,而釀成外交風波。

20220301584083476955

毋庸諱言,受中美競爭和疫情肆虐等影響,中國經濟發展在這兩年的確遭遇艱難。但如果理性看待「見頂論」,不難發現,唱衰中國乃誇大其詞,正如邢大使所講「現在賭中國輸的人,將來一定會後悔」。

「見頂論」背後的愁雲慘淡

根據中國智庫人大重陽研究團隊的考察,「中國見頂論」始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布蘭茨(Hal Brands)和塔夫茨大學副教授貝克利(Michael Beckley),他們在2021年9月24日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和同年10月1日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合作發表文章指稱,過去10餘年,中國內部經濟增速放緩和外部圍堵強化,宣告中國崛起已到達天花板。2022年12月,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稱,中國的清零政策和美國對華的出口限制,將使中國經濟增速一路下行,進而造成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無法超越美國。今年2月,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發布《亞太實力指數》報告,也認為2022年中國經濟重挫,標誌著中國趕超美國無望。

從統計資料來看,「見頂論」並非完全空穴來風。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核算,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210,207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3.0%,增速低於官方預期的5.5%。按照2022年平均匯率6.72換算,去年中國的GDP約為18兆美元。而美國商務部的資料顯示,2022年美國GDP是25.7兆美元。換言之,2022年中國GDP占美國GDP的比重為70%,較2021年比值下降了4%。同時,中國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也從2021年的18.45%下跌至2022年的17.71%。過去30多年來,中國經濟始終保持對美國的追趕態勢,這是首次被美國拉開差距。今年中國又失去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寶座。難怪國際上一些人會彈冠相慶。

另外,今年6月中國宏觀經濟論壇發布報告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的風險和矛盾集中表現為「五個20%」—青年群體失業率突破20%、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0%、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滑20%、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0%、消費者信心缺口高達20%。換言之,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並沒有如預期般迅猛反彈。今年「五一」小長假出遊火爆,業績全線飄紅,但人均消費大幅下滑。

「見頂論」低估中國經濟勢能

中國經濟的一系列資料確實比過去失色,但「見頂」云云言之過早。7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強調「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披露今年上半年金融統計的資料指出,當前經濟面臨的一些挑戰,屬於疫後經濟復甦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國際上疫情過後消費和經濟恢復正常需一年時間,而中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才半年左右,因此對經濟穩定增長要有耐心。

今年2月,中國駐韓大使邢海明在韓國《每日經濟新聞》發文,指出2022年中國經濟頂住壓力,穩中有進,實際表現高於市場預期;中國在市場規模、產業配備、人力資源等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不會因經濟的短期波動而改變。更重要的是,中國高品質發展的紅利正在逐步釋放,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6月,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美中貿委會的歡迎會上表示,數據證明中國經濟不但沒有衰退,增長空間還很大;其中包括國際貨幣基金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5.2%,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1/3。中國16-59歲勞動人口近9億,接受高等教育者超過2.4億,每年新增勞動力超過1,500萬。空中巴士宣布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生產線,特斯拉在上海新建儲能超級工廠,更證明外資巨頭用錢為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中國見頂論」指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岌岌可危,經濟增長也快走到盡頭了。至於誰是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有人說是印度,有人說是越南。印度基礎設施太落後,政府效能太低,再加上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制約了整個社會的發展欲望,難以在短期內取代中國。至於擁有近1億人口,各方面與中國更加相似的越南,曾出版《樞紐》的中國學者施展,在疫情前去走了一趟。他通過實地考察發現,轉移到越南的企業只是生產流程中的特定工序,也就是最後的組裝環節,因為這道工序不需要對零部件做複雜的處理,對於供應鏈的需求較低,人工成本占比相對較高,越南在這方面是有優勢的。越南一位經濟學家坦率告訴施展,越南規模太小,不可能取代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越南的最佳發展戰略是「在和中國的經濟聯繫中找到越南的比較優勢,把自己嵌在一個合適位置上,搭上中國的順風車發展起來」。

台灣經濟離不開大陸

1978年兩岸貿易額僅有4,600萬美元,2021年增長至3,283.4億美元,增長了7千多倍。無論民進黨如何炒作「新南向」,大陸已連續20多年都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還是台商島外投資的第一大目的地。換言之,台灣人已經為大陸經濟投下了信任票。根據2022年大陸發布的第三份涉台白皮書指出,「統一後,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制度更加完善,台灣經濟將以大陸市場為廣闊腹地,發展空間更大,競爭力更強,產業鏈供應鏈更加穩定通暢」。台灣的正確選擇顯然是加速與大陸經濟融合,共同打造中華民族經濟。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高靖
  • pages: 74
  • 標題: 理性看待「中國見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