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來台為兩岸關係注入新動力│柳金財

陸生來台為兩岸關係注入新動力│柳金財

7月15日,應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由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率北京、清華、復旦、武漢、湖南等5所大陸著名大學,共36名師生抵台交流,引發台灣社會高度關注,為低迷的兩岸關係注入新動力,有利於兩岸朝向和平正面方向前進。

20220301584083476912

此波陸生訪台期間,包括到台大、政大、中國文化大學、東華大學等校進行學生交流;同時赴台北、台中、新竹和花蓮等縣市參訪,並參訪了故宮、101大樓、太魯閣、九份、平溪與大稻埕等知名景點,促進對台灣教育、歷史、文化的認識,猶如先前馬英九率領台生赴陸參訪,對促進兩岸雙向交流,發揮了積極正面的「示範效應」。

首先,陸生來台交流凸顯兩岸互動應回歸「社會本位」思維。大陸學生代表團來台交流,展現了兩岸互動及未來發展係以青年為導向、基層為根基。大陸對台政策著重於兩岸民間社會連結,這涉及台灣社會各領域,舉凡教育、傳播、宗教、藝術、戲劇、文化領域,尤其加強新媒體及流行文化、戲劇對青年學生的影響。

其次,兩岸學生交流有助於凝聚「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意識」。透過學生活動交流,不僅可避免台灣學生受到「文化台獨」、「去中國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影響,避免漸進式及柔性台獨上升的危害。同時,對台灣青年未來可能到大陸生活、學習、就業及創業,產生一股吸引、拉攏的推力。可以說,能否進一步擴大及深化兩岸青年交流,是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風向球及關鍵指標。尤其是兩岸青年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同屬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及共享中華文化,並無國共內戰的歷史包袱,透過交流可培養彼此相互認識、體諒、尊重及包容,從而建立「兩岸一家親」或「兩岸一家人」的「我群意識」,邁向文化及民族復興之「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

復次,兩岸青年交流呈現陸方主動、台方被動樣態。儘管兩岸政府皆公開呼籲恢復兩岸交流,但大陸始終扮演推動的角色,從馬英九率大學生團訪陸,大陸應允;此次大陸高校來台參訪雖是受邀,但表現非常積極,反而是民進黨政府先委婉拒絕,後因迫於社會輿論壓力始以專案方式允許來台。尤其,陸委會為因應疫情,先前在處理陸生來台就採取不同於僑生、國際生的差別待遇;後大陸暫停陸生來台就讀學位生,導致兩岸學生交流減少。台灣有必要建構友善陸生來台的學習環境,例如提供健保、工讀及獎助學金申請等等,也應對「三限六不」政策提出檢討及修正。

再者,兩岸學生交流具有營造和平的效果。大陸學生來台交流,充分展現出友善熱情。兩岸學生透過音樂、體育、學術交流,促進情誼,降低敵意。例如陸生至中國文化大學,與台生進行了一場古典音樂會,共同合奏經典歌曲「滄海一聲笑」、「花好月圓」;更有陸生直指「兩岸是同文、同種、同血源,文化交流是兩岸交流最大公約數」。

20220301584083476913

兩岸學生在政大進行了桌球友誼賽,北大學生丁寧,同時是桌球奧運冠軍,形容兩岸桌球技術切磋,不是要分高下,而是能互相進步。藉著此次兩岸青年開始交流,就像打桌球一樣,來來回回、互有往來,增進了兩岸的情感交流。而在參訪台北故宮博物院時,陸生提到兩岸故宮都珍藏著中華瑰寶,有共同的文化記憶,希望未來有更多大陸青年來看實物、加強交流,實地走動能夠更加親近。

最後,恢復兩岸學生交流有其必要性。馬英九執政時,兩岸青年雙向交流非常熱絡、來往頻繁,但蔡英文執政後因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敵意螺旋上升,阻礙了兩岸青年雙向交流。2016年台灣尚有42,000名非學位陸生,另有9,000多名學位生;到2023年4月則僅剩3,400位在台陸生,顯見政治氛圍不佳對招收陸生是一大阻礙。

筆者希望此波陸生來台參訪,能進一步讓台灣逐步釋放陸生來台研修。許多陸生喜歡來台就學,除了師資優良、設備新穎之外,語言、文化相同,較低的經濟成本也是原因。但因政治因素,兩岸學生交流淪為「單向交流」,現在陸生來台的少、台生去陸的多,這讓面臨少子化危機的台灣高校雪上加霜。

無論是此次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生來台交流,或馬英九之前率領台生到大陸參訪,皆具有降低雙方敵意及促進台海安全和平的效應。而此次陸生來台參訪,展現出兩岸青年樂意作朋友,樂意良善互動,這種親善關係將對兩岸互動產生非常正面的影響力。誠如馬英九指出,透過兩岸多交流,就能減少兩岸衝突的機率。

(作者係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柳金財
  • pages: 24
  • 標題: 陸生來台為兩岸關係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