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在敘利亞的外交角逐│姜書益

俄美在敘利亞的外交角逐│姜書益

4月中旬,川普以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武為由,聯合英、法再度向敘國基地進行導彈攻擊。此事引起俄羅斯、伊朗極度不滿,北京雖譴責三國未經聯合國授權即進行攻擊行動,但在「調查敘利亞疑似化武攻擊」的表決中選擇棄權。

20180580623

軍事行動未經聯合國授權

美、英、法三國聯軍以敘利亞政府軍在杜馬鎮(Duma)使用化學武器,在未經聯合國授權和查證下,逕自採取軍事行動。在這場激烈的衝突中,最厲害的武器不是美國的戰斧巡弋飛彈,而是受西方操控的媒體。

西方媒體鋪天蓋地地指責大馬士革、莫斯科和德黑蘭使用化學武器,但這種以「莫須有」罪名強加於三國政府的作法,使得俄、敘、伊聯盟更為團結,將進入戰略性合作,而且會加強對反抗軍的攻擊行動。

這次敘利亞衝突情勢升高,主要是由於敘國政府軍對東古塔(Chouta)地區的反抗軍基地進行猛烈攻擊後取得勝利,而東古塔戰役是敘國政府軍繼阿勒坡(Aleppo)戰役後的最大成就。如敘國政府軍能完全掌握中部地區,那麼國家分裂的威脅必將解除,敘利亞就不會成為「第二個索馬利亞」。解決中部問題後,那麼所有南部問題便迎刃而解,至於剩下的一些北部和東北問題,大馬士革將其列為外國勢力占領區。

敘國政府軍在反攻北杜馬後,已將反對派伊斯蘭軍(Army of Islam)建立「飛地」的企圖徹底打破,因為伊斯蘭軍在「日內瓦談判」的反對派勢力中地位重要,因此,如伊斯蘭軍失敗,將削弱敘國反對派勢力,伊斯蘭軍的支持者沙烏地阿拉伯也將失去它在敘利亞的影響。至於敘利亞自由軍(Free Syrian)、自由沙姆人伊斯蘭運動(Ahrar al-Sham)這兩個反對派勢力,已逐漸弱化,淪為武裝叛亂份子。

敘利亞成為強權角逐之地

敘國政府軍的連續勝利,使俄、伊聯軍在敘利亞的影響力大增,這也就是西方一再指責阿塞德政府在杜馬使用化武,並以此作為攻擊藉口的主因。其實,上次在東古塔衝突中,西方也曾準備以化武作為攻擊敘國政府軍的藉口,只是未能如願。最近西方以俄羅斯使用化武毒殺間諜為由,驅逐俄國外交人員,與俄羅斯關係惡化。敘利亞衝突升級,已接近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的層次。

目前敘利亞共有4個地區仍為外國軍隊占領,其中東北兩處為土耳其所占。土國係根據2017年阿斯塔納會議決定,由土國攻擊並占領叛軍所盤踞的地區。另兩處則在敘利亞東部和北部地區,包括庫德族控制的北部塞克西地區,名義上是由遜尼派和庫德族所占,實際上卻是由美國及其盟邦在幕後操控,而且這些地區均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最近美國所進行的轟炸行動,只會促成俄、伊、敘的聯盟關係更為緊密。

聯合國秘書長有關敘利亞問題的特使密士圖拉(Staff de Mistura)表示,2017年1月俄羅斯在哈薩克阿斯塔納峰會倡議,由於敘利亞衝突涉及多國利益,有關國家必須加入。法國總統馬克宏訪美期間表示,阿斯塔納會議非但不能解決敘國政府與反對派間的衝突,反而引起敘國內部的分裂,因此主張另外推出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平台和方式,並謂其倡議已得到沙烏地阿拉伯、約旦等遜尼派國家支持,他們都希望加入敘利亞問題的談判。

敘利亞宗教、種族複雜

在伊斯蘭國(ISIS)恐怖份子被消滅後,敘利亞的未來已引起各方熱烈討論。庫德族要求敘國政府准其自治,但大馬士革當局卻堅持單一國家。土耳其也反對成立庫德族自治區,因而繼續對敘國北部庫德族占領區進行軍事行動,而且占領了敘國北部的阿夫林(Afrin)地區。

敘利亞的民族和宗教極為複雜,人口三分之二為伊斯蘭遜尼派,另外三分之一為庫德族、阿拉維、德魯茲、什葉等不同教派,以及亞述、亞美尼亞、土庫曼,甚至高加索的切爾克斯及巴勒斯坦等不同人種和民族。20世紀初,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崩潰後,法國殖民政府將中東的累瓦特分成幾個小國,西部為阿拉維、東部為德魯茲,其他則為黎巴嫩,結果只有黎巴嫩至今仍維持獨立,阿拉維和德魯茲後來合併為敘利亞。

專家認為,敘利亞這次衝突並非民族、宗教問題所引起,而是由於敘利亞內戰不止,使長期存在的潛在矛盾逐漸浮現。在法國殖民時期,阿拉維教派獲得絕對軍事力量,所以在敘利亞獨立建國後,阿拉維教派掌握了政治和經濟上的絕對優勢,但由於各派權力分配不均,阿拉維的老阿塞德取得政權以來,敘利亞人民把政府的貪汙、腐敗、不公,都歸罪於阿拉維教派。敘利亞民族衝突和相互不信任已達到沸點,未來恐怕很難獲得全面解決。

外國勢力介入擴大矛盾

俄羅斯科學院發展研究所伊斯蘭研究中心主任謝米諾夫(Кирилл Семенов)認為,外國勢力介入,導致敘國各派矛盾擴大。他指出,敘利亞問題之所以惡化,主要是由於伊朗和其他國家的什葉派加入,以及他們公開召募傭兵所致。什葉派僅占敘利亞人口1%,卻在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的支持下,建立強大的軍事基地,使遜尼派憂慮敘國將全面「什葉派化」。

敘利亞衝突不斷惡化,政府又頑固保守,使民族矛盾不斷激化,特別是占敘國多數的遜尼派與掌權的少數阿拉維派對立,當權派擔心如失去政權將危及其生存,因此決定奮戰到底。2015年在敘利亞衝突高潮期間,阿拉維成年男性近三分之一因作戰而死亡。至於南方的德魯茲人,在法國殖民期間雖擁有自己的小國,但總的來說,他們效忠大馬士革政府。敘利亞內戰期間,德魯茲地區基本上維持相對穩定,目前該地區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專家認為,如果敘利亞情勢繼續惡化,德魯茲的影響力將更形增加。

莫斯科人文大學現代東方學系教授科薩奇(Григорий Косач)認為,敘利亞的衝突導致民族間的矛盾擴大,而且由於遜尼派農民的大量加入,使衝突更為激烈,並使衝突加入宗教性質,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敘利亞的非伊斯蘭人民恐怕將被迫離開該國。科薩奇也表示,敘利亞不可能成為第二個黎巴嫩,黎國過去雖也有相同問題,但今天它已發展出一種代表黎巴嫩各民族、宗教利益的政治體系和結構;在伊斯蘭國消滅後,敘利亞衝突的主要發展是阿塞德政府與反對派間的衝突和鬥爭;此外,就是敘利亞加速分裂,以及阿拉伯、基督教和其他少數派系,各自建立起本身的控制區,各自擁兵並推出自己的領袖。

中國大陸主張政治解決

大陸外交部指出,中國一貫主場是反對迴避聯合國憲章、宗旨,違反國際法原則,以武力攻擊主權國家。至於敘軍是否使用化武攻擊平民,則主張進行全面而客觀的調查,並認為政治解決是敘利亞問題唯一現實的出路。

大陸學者鄧聿文表示,中國堅決反對美、英、法進行任何軍事行動,但由於敘利亞問題的錯綜複雜,因此北京在美俄之間不會選邊。當美國向安理會提出「調查敘利亞疑似使用化武攻擊」決議草案,15個安理會成員除俄羅斯、玻利維亞均投下反對票,而在國際議題上一向支持莫斯科的中國,卻投下棄權票。

儘管中國在敘利亞問題上態度模糊,但並非毫無底線,鄧聿文認為,北京不會同意美軍藉軍事行動接收阿塞德政府,實質上占領敘利亞。分析認為,中國在聯合國投棄權票,而未與俄羅斯採取一致主場,旨在充分保留空間,尋求國家最大利益。

川普中東政策不受歡迎

最近川普政府退出伊核協定,又將美國駐以使館遷往耶路撒冷,支持庫德族自治等舉措,已使中東緊張情勢不斷升高,至於要求日、韓、歐盟增加鋼、鋁、汽車關稅的作法,更令盟邦寒心。英、法、德已公開表示反對退出伊核協定,而日、韓在三國峰會上更支持中國大陸自由貿易的主張。所以川普的中東政策,不僅使美俄關係惡化,更讓盟邦對其失去信心,對中東長遠政策而言,恐怕非常不利。

(作者係前駐俄羅斯資深外交官)

附加資訊

  • 作者: 姜書益
  • pages: 56
  • 標題: 俄美在敘利亞的外交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