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產業脫鉤難以實現│戴肇洋

中美產業脫鉤難以實現│戴肇洋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持續不斷延燒,川普總統最近提出「與中國簽署100項協議,也無法彌補因疫情而已逝去的生命」言論後,5月14日接受福斯電視台訪問時更說,「現在,我不想和習近平講話,我不想和他說話。我們可以終止和中國的全面關係。這麼做的話,美國可以省下五千億美元。」此番談話,對即將來臨的總統大選會有何影響,有待觀察,但在實務上卻很難實現。

2020820620

回顧四年前,川普以「美國優先」、「美國再度偉大」,以及「維護美國民眾工作權」、「保障美國國家主導權」等保護色彩濃厚的反全球化競選口號,贏得許多中低階層、民粹選民的支持,成功入主白宮。主政後,他馬上展開一系列反全球化的行為,例如:關閉美墨邊界杜絕偷渡、嚴格限制來自各國的移民遷徒;重啟與許多國家的雙邊貿易談判、認為區域整合威脅美國經濟,因此退出TPP;批判氣候變遷協議阻礙美國產業發展,而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等,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舉措。

藉301條款掀起貿易戰

在川普反全球化的舉措下,其中對全球產業最為深遠的衝擊,莫過於2018年3月開始,以違反美國《貿易法》第301條(簡稱「301條款」)為理由,掀起中美貿易爭端。檢視此一期間中美貿易爭端的過程可以發現,美國先是採取加徵進口關稅進行報復作法,藉以縮小中美貿易的逆差、保護美國民眾的工作機會;隨後為更進一步延伸科技戰火,包括限縮兩國的科技交流及合作、阻礙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與併購。由於川普不斷高唱反全球化,使得部分國家附和,藉此選擇與中國的產業脫鉤,甚至認為這是他們產業朝向獨立自主的最佳機會,讓反全球化成為國際社會聚焦的熱門議題。

尤其今年元月15日,中美兩國完成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之後,讓川普的反全球化意識達到高峰,甚至充分展現美國掌控中國的自信。因此,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中國產業在疫情籠罩的威脅下首當其衝;尤其隨著疫情不斷惡化、蔓延擴散,從中國大陸、亞洲延伸至歐洲、美洲各地,形成全球燎原之勢,在重創產業的同時,瞬間似乎再度讓川普藉此主導,掀起一波與中國「產業脫鉤」,更加嚴重的反全球化潮流。

利用疫情讓美企撤離大陸

其實,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各國的產業與國家安全正遭受嚴重衝擊,川普最近研擬提出針對已撤出中國回流美國,或轉至其他國家設廠的美國廠商,提供包括支付其遷廠費用的財務協助,在無形中,似乎激發、鼓勵了各國產業考量是否應選擇與中國產業脫鉤。

然而,川普的構想,被美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攪亂,根本難以實現。亦即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透過低廉生產成本的誘發,以及配合外國直接投資(FDI)的牽引,在極短時間內,就已發展為世界工廠;同時,隨著產業技術不斷升級,加上全球分工的潮流下,中國與各國產業之間已經呈現出相互依存的產業供應體系。其中,在亞太區域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許多跨國企業更在以中國為核心框架之下,打造形塑為區域製造及服務的供應體系。美國根本無法撼動。

此外,據美國權威機構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的報告指出,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於2016年時達到高峰460億美元之後,隨著北京對資本的嚴格監管,加上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從嚴審查,造成中國企業赴美投資開始顯著放緩。不過,相對陸企投資美國冷淡,美企卻在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下,持續加碼投資押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例如:汽車、醫療保健、金融、生物技術等領域,2019年美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增加到140億美元,超過2018年的130億美元。其中,美國電動車特斯拉(TESLA)在上海的投資,就是指標案例。

全球已建立產業供應體系

很顯然地,1980年代之後,全球所形塑頗為綿密、相互依存的產業供應體系,乃是廠商在發揮比較利益的原則下,為達成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率及加強產品國際競爭等考量,選擇朝向專業分工的結果。

是故,川普希望利用此次新冠疫情,透過各種優惠,主導掀起一波與中國「產業脫鉤」,以調整全球產業供應體系,其最後結果勢必導致相關產業經濟效率下滑、生產成本上升及競爭條件折損;尤其,這些補貼、保護或設限,需要長期實施,其所衍生的財政負擔、經濟效率損失及市場價格扭曲等負面效應,其成本不貲。因此,從既有的經驗啟示:中美兩國產業脫鉤難成氣候。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戴肇洋
  • pages: 52
  • 標題: 中美產業脫鉤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