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一才能振興中華|紀欣

國家統一才能振興中華|紀欣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回首過往滄桑,中華民族在辛亥革命精神的引領下,用血和淚寫下交織著苦難與輝煌的歷史篇章,其中包括台灣同胞對日本殖民者進行不懈抗爭的英勇史跡。台灣早於1945年光復,但未經幾年又因國共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與大陸分隔至今逾70年。回顧台灣與辛亥革命的關係,應可激發台灣人民的愛國主義傳統。

辛亥革命與台灣光復

一、孫中山三次到台灣

孫中山第一次來台是他遭清廷通緝,在倫敦被捕脫險後,於1900年9月28日抵達基隆。在台42天期間,孫中山組織革命隊伍,策劃在惠州武裝起義,並在台設立臨時指揮中心。

第二次是在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化名「汪國權」經日本秘密來台,住在台北梅屋敷(今台北中山北路國父史蹟紀念館)。他這次在台停留只有十多天,而且日本警衛森嚴,但仍見到一些革命黨人,從廖進平手中得到其父廖乾三向台灣士紳募集的6萬元經費,也留下「博愛」、「同仁」等墨寶。

第三次是在1918年6月上旬從汕頭抵達基隆,但日本殖民當局拒其入境,只好轉赴日本。

二、台灣抗日深受孫中山影響

武昌起義前,革命黨人已將台灣作為重要活動基地,並廣收台籍人士參加革命組織。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向中外記者宣布「中國如不能收復台灣,即無法立於大地上」。在開國大典後,他接見參加過黃花崗起義的台人羅福星時表示「台灣一定要收復」。

武昌起義成功後,台灣掀起新一波的武裝抗日起義,其中包括1912年劉乾領導的「林圯埔起義」、1913年羅福星領導的「苗栗起義」、1915年余清芳領導的「西來庵起義」。羅福星更以「驅逐日人、光復台灣」作為起義號召。1922年1月,「北京台灣青年會」創立,提出「台灣者中國人之台灣」口號。

三、孫中山精神長存台人心中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噩耗傳來,《台灣民報》發表〈哭望天涯悼偉人〉。3月24日,台灣各界在港町文化講座舉行追悼大會。

1927年3月,蔣渭水主持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紀念會,呼籲與會者莫忘中山先生的「和平、奮鬥、救中國」。同年春,廣東台灣革命青年團在《告中國同胞書》也疾呼,「台灣乃中國之台灣,民族乃中國之民族,土地乃中國之土地」。

1929年6月,孫中山奉安大典在南京舉行,台灣民眾黨指派謝春木、王忠麟赴南京參加大典,有黨員在台灣暗中聚集哀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在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中國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宣讀受降書後,前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在受降書上簽字,完成接收程序,台澎完全歸還中國。

2011兩岸同慶辛亥百年破局

70年來,每年10月10日兩岸都舉辦紀念活動。大陸強調辛亥革命是中國人為改變自己命運而奮起革命的里程碑;共產黨人是孫中山的支持者、合作者、繼承者;孫中山致力於振興中華、追求國家統一的精神,激勵兩岸同胞為之奮鬥。在台灣,歷任總統的雙十演講反映出不同的政治氣氛。從蔣介石發誓要反攻大陸、重返南京,到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在台灣」、陳水扁的「一邊一國」、馬英九的「民主台灣」,再到蔡英文的「更好的台灣」,中華民國一步步與中國脫節。

一、2011倡議同慶辛亥百年

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不久,實現了三通直航,兩岸關係邁入和平發展新局。2009年兩岸均有人倡議,兩岸當局或國共兩黨應在2011年同慶辛亥百年。

2009年10月,「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率團去北京訪問,在民革中央的辦公室提案,建議兩岸共同舉辦辛亥百年的紀念活動,以體現兩岸和解、中華民族團結向前看的精神,民革中央高層當場允諾將努力促成該案。

2010年3月,大陸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有十多位政協委員提出「國共兩黨聯合舉辦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活動案」。國台辦也表示兩岸同慶辛亥百年有利於團結兩岸同胞共同致力振興中華。

同年7月10日,「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廣州舉行,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與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開幕式上均表示,「中山先生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口號,至今激勵著我們為民族團結富強而奮鬥」云云,但閉幕時的兩黨決議並未包括合辦紀念辛亥百年活動。

同年11月,代表台灣出席APEC會議的連戰返台後透露,在「胡連會」上,胡錦濤總書記跟他表示,大陸會隆重舉辦紀念辛亥百年活動;連戰認為大家應該共同緬懷辛亥百年,但不可能一起舉辦。該話明顯透露,馬英九當局堅持「明年兩岸將各辦各的,不會合作」。

二、2011兩岸各辦各的

2011年10月9日,胡錦濤在「辛亥百年紀念會」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增強休戚與共的民族認同,不斷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問題,終結兩岸對立,撫平歷史創傷,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10月10日,馬英九在台北發表「百年奮鬥、民主台灣」談話:中華民國的存在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希望雙方在正視現實的基礎上,求同存異,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關係。

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後說「今後要追求歷史定位」,但他八年任內始終未恢復「國統會」、未恢復光復節為國定假日、未糾正中學歷史課綱中的錯誤史觀,而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在他卸任時不升反降。2016年國民黨失去政權,也錯失了歷史賦予它結束兩岸政治對立的時機。

2021看兩岸關係前景

一、大陸統一的條件更強

一晃眼,十年過去了。在過去十年間,大陸的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更加強大,實現統一的決心及能力更為堅實。2016年1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2019年1月2日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說「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今年7月1日又在中共建黨百年大會上強調「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儘管2018年起,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崛起,先後打起關稅戰、科技戰、圍堵戰,更大打「台灣牌」,但中國不僅從未畏縮,還反嗆「中國不吃美國這一套」。9月10日,拜登總統在阿富汗變天後、9.11事件屆滿20周年前夕,主動打了電話給習近平。這雖不表示中美之間從此將合作無間,但至少顯示美國開始學習「平視」中國,也不希望兩國從競爭走向衝突。

二、民進黨執政陷台灣於險境

在台灣,民進黨2016年完全執政五年多以來,始終不承認「九二共識」,全面「去中國化」,並甘為美國抗中的棋子、急先鋒,這不僅重創兩岸關係,也讓台灣成為「全球最危險的地方」。不過,因美國始終宣稱堅守「一中政策」,蔡英文不敢「法理台獨」,也自稱「中華民國台灣」,但其言行無一不在偷渡實質台獨,例如演講時把大陸說成「鄰國」,又派國安外交人員密訪美國,要求美國將駐美代表處改名為「台灣代表處」,踐踏中國大陸的紅線。

去年11月陸委會得知大陸今年要擴大辦理辛亥110周年紀念活動時,就嚴詞警告民眾、團體不要參加大陸的「統戰活動」。今年9月初公布的2021雙十設計,不僅不見國號、國旗,而且大辣辣寫著Taiwan National Day,坐實了民進黨的真實立場就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

三、中國國民黨應「聚同化異」

中國國民黨向來自稱是中山先生的信徒,也曾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再度淪為在野黨後卻不認真檢討兩次敗選原因,反而怪罪「九二共識」。今年9月,國民黨主席競選活動開打後,四位參選人為了爭取黨員選票,天天把「九二共識」掛在嘴上,卻仍強調「各表」,甚至怪罪北京「漠視中華民國的定位」。這種說法無助於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也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何況,李登輝早在2003年就公然稱「中華民國已不存在」,並發動「台灣正名大遊行」,蔡英文如今稱「中華民國台灣70年」,也掏空了中華民國與生俱來的中國性質,國民黨豈能說是「中共要消滅中華民國」?

9月25日當選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在這次選戰中,再度提出「求同存異」、「求同尊異」,自以為對大陸釋出了善意,卻忘了2015年5月4日他以國民黨主席身分與習近平見面時,習就提出: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要著眼大局,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不斷增進政治互信;對兩岸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和難題,國共兩黨都要勇於面對,積極探索解決之道。

事隔6年多,朱立倫有機會再領導國民黨,就應該引領台灣民意,努力「聚同化異」,以開啟政治對話,逐步化解政治分歧,最終結束政治對立,作為國民黨的兩岸主張,這樣才不愧為中國國民黨,也才有可能重返執政。

兩岸統一才能振興中華

平實而論,中國大陸過去70年已實踐了辛亥革命及中山先生的理想:(1)振興中華:反對外國干涉內政,維護了中華民族的獨立與尊嚴;(2)為人民謀福祉:實施中山先生的實業計畫,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且致力於平等分配、共同富裕;(3)國強不霸:謹守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精神,並提出各國合作共贏、「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

最後,國家統一是中山先生平生最大的願望。百年前他就明確指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兩岸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也讓台灣人民在百年後再次面臨抉擇,是要繼承愛國主義傳統,把促進國家完全統一、共謀民族復興作為自己無上光榮的事業,還是要作分裂中華民族的歷史罪人。國家統一不只是大義所在,也勢在必行、不可迴避,至於用何種方式統一,則決之於台灣人民的選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附加資訊

  • 作者: 紀欣
  • pages: 74
  • 標題: 國家統一才能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