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的落寞:政治工具抑或文化載體|侯星志

台北故宮的落寞:政治工具抑或文化載體|侯星志

近年來,北京故宮博物院不斷引發關注,成為公眾的焦點。2019年元宵節期間,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動,整個故宮燈火通明,94年來第一次在夜間照亮首都。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相比,台北故宮卻不斷陷入輿論風波。
thumb b4a78add524deaffce6a174b9cff044f

台北與北京故宮消長快速

北京故宮博物院近年來迅猛發展,2018年北京故宮參訪人數首次突破1,700萬人次,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而在2017年,北京故宮的文創收入已高達15億元(人民幣)。

此外,北京故宮還把握了時代脈搏,製作眾多教育性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拉近了民眾與文物的距離,提升了公眾對北京故宮的好感。

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相比,台北故宮卻不斷陷入輿論風波。「涉獨院長」、「史上最短院長」、「閉院風波」及「祭侄文稿」等事件,引發熱議與爭執。站在兩岸文化交流的角度來看,台北故宮近年來的確發生諸多令人遺憾的事。

台北故宮公眾吸引力下降

故宮博物院作為重要的歷史文物收藏地,不僅肩負著保護文物、研究歷史的重要任務,也承擔著向公眾傳播知識和提供藝術欣賞的公共責任。然而,自2016年以來,台北故宮博物院公眾吸引力有所降低,參觀人次大幅減少。由附圖可知,2016年作為一個轉捩點,之前台北故宮參觀人次幾乎不斷增長,2014年更達到540萬人次的高峰。但2016年以來,台北故宮的參觀人次急速下降,2018年跌至386萬,成為近8年來的歷史新低。

位於嘉義縣的故宮南院,參觀人次自開館以來已減半。籌備十多年的故宮南院,在2015年底進行試運行,2016年是故宮南院正式開館的第一年,參觀人次高達147萬。但2017年便降為99萬,2018年更跌至76萬,相比於2016年,參觀人次幾乎減半。

台北故宮與大陸交流減少

故宮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之一,兩岸故宮的存在也一直是兩岸文化一脈相承的見證。然而,自2016年蔡英文上台以後,兩岸關係趨冷,台北故宮與大陸的文化交流也不斷減少。

回顧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關係發展良好,台北故宮與大陸開展了非常密集的文化交流活動,並建立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機制。2009年2月,時任台北故宮院長的周功鑫前往北京訪問,此行被稱為兩岸故宮的「破冰之旅」。同年,台北故宮策劃年度大展「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時,向北京故宮博物院商借了文物37件、向上海博物館商借文物2件。與此同時,台北故宮與大陸各個博物館,包括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瀋陽博物院等,達成一系列合作交流機制。

之後8年,台北故宮與大陸進行友好的文化交流活動,受到廣泛關注。值得稱讚的文化交流活動如2011年《富春山居圖》的合體、2015年三希堂至寶首次由台北故宮和北京故宮分別授權,以三帖合於一篋的方式出版等。這些文化交流活動一度使得兩岸故宮成為美談,兩岸故宮也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連接點。

但是,蔡英文2016年執政後,台北故宮與大陸的文化交流活動變少。首先,直接的表現是2016年以後,台北故宮發布的年報中取消了往年年報中一直存在的「兩岸交流」欄目。其次,台北故宮與大陸的交流活動也僅限於學者的來館參訪等,而沒有館際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這一明顯轉變,不得不讓人感歎政治變化對文化交流的影響。

台北故宮院長更換頻繁

蔡英文上台後至今,已先後任命了三位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

2016年5月上任的院長林正儀,一上任便提出「深耕在地、邁向國際」的願景,這與蔡英文強調文化的在地性與國際多元化,從而淡化中華文化性質的策略是一致的。

2018年7月上任的院長陳其南,只在任180天,但他上任後就提出打造「台灣化的故宮」願景,試圖將故宮台灣化,消除台北故宮與大陸的文化聯繫。

2019年2月上任的吳密察館長,一上任也引發爭議,被指為「台獨分子」。據報導,吳密察擔任國史館館長期間,曾禁止大陸學者查閱資料,並一度以「國家機密」為由,禁止查閱蔣介石「大溪檔案」。

由此可見,這三位院長的任命都帶著政治意味。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三位院長均是由院外調任而來,之前從未在台北故宮任職。在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台北故宮一共只有兩任院長,各任職4年。其中,周功鑫擔任院長前在台北故宮工作了18年,馮明珠擔任院長前曾在台北故宮工作了34年。兩人均對台北故宮有著深厚的認同感,也對故宮的發展有著長足的認識。而蔡英文頻繁從外調任院長,對故宮造成的影響可見一斑。

台北故宮應擺脫政治羈絆

總的來看,這些變化並不是台北故宮自然發展的結果,而與蔡英文當局的「文化台獨」政策息息相關。

台北故宮作為兩岸文化一脈相承的象徵,其文化意義與蔡英文當局的「文化台獨」有著嚴重衝突。蔡英文上台以來,不斷更換台北故宮的院長,停止與大陸的文化交流活動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干擾到台北故宮的長遠發展。

而且,當年以文創產品風靡兩岸的台北故宮,如今變成了政治操弄的犧牲品,文化被政治裹挾,台北故宮的這種命運令人惋惜、揪心。

就未來而言,期望台北故宮能夠回到正常的文化發展軌道,擺脫政治的羈絆,繼續扮演中華文化傳承者的角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究生)

附加資訊

  • 作者: 侯星志
  • pages: 86
  • 標題: 台北故宮的落寞:政治工具抑或文化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