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恐難逃避邊緣化命運|林建山

台灣經濟恐難逃避邊緣化命運|林建山

9月13日,大陸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以視頻方式出席中國—東協(10+1)和東協—中日韓(10+3)經貿部長會議,就團結抗疫和共謀發展兩大主題交換意見。與會部長都期待《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2022年1月如期生效實施。9月16日,大陸商務部又宣布已正式提出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6天後台灣也提出申請加入CPTPP

開啟東亞經濟整合新時代

RCEP旨在透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各成員之間以立即降至零關稅,以及10年內降至零關稅的承諾為主,關稅廢除率達91%。

RCEP不僅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成員國更包含全球第二及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與日本,也首度促成中、日、韓市場開放,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經濟圈。

國際經濟學家估算,到2030年,RCEP有望每年為全球經濟增加近2,000億美元,使其成員國的GDP增加0.2%,並讓中、日、韓創造龐大的經濟利益;而CPTPP則只能為全球經濟增加1,470億美元。

今年3月19日,日本政府針對國會批准的RCEP發布估算稱,RCEP將有推高日本GDP2.7%的經濟效果,如果按2019年度的日本實際GDP計算,將達到約15兆日圓,從其經濟構成來看,出口增0.8%,投資增0.7%,民間消費增1.8%,雇用增加約0.8%,即就業人數將增達57萬人。而日本政府此前估算,11國CPTPP的GDP推高效果僅約2.6%,日本與歐盟的經濟合作協定(EPA)亦只推高1.0%。主要原因是RCEP為日本與中、韓之間首次簽署的貿易協定,經濟效果高於其他大型貿易協定。

產業供應鏈都得仰賴中國

亞洲地區的產業結構一直呈垂直分工,其高端產業鏈源於日本和韓國,中低端產業鏈在中國和東南亞,但日本不願意開放農產品市場,韓國不願意開放汽車和家電市場,中國不願意開放金融等服務業市場,以致東亞地區無法達成一項覆蓋全區域的自貿協定,這使得RCEP格外重要。

RCEP成員之間在「市場准入」方面實際提升的幅度有限(例如中、澳),但任何亞洲國家都不願錯過中國任何放寬市場准入的機會。美國拜登政府對此必會做出反應,爭取與亞洲國家展開FTA談判。

面對RCEP,台灣和亞洲國家產品同質性高及關稅較高的農產品、機械、石化及金屬產品、紡織原料等產品,將受到高度衝擊,尤其中、南、東部的農產品出口會失去助力,且高雄的石化和鋼鐵等傳統產業也須慎防成為亞洲的鐵鏽帶。

但經濟部長王美花認為,台灣可以走不同的路,譬如加強跟美國經濟關聯的深化合作,並積極爭取加入CPTPP。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則強調,台灣原本也想加入RCEP,但中國大陸要求台灣比照香港「一國兩制」模式,而台灣不可能以不平等方式加入;這正凸顯台灣必須與美國加深經貿關係,以有助於未來加入CPTPP及與各國簽署FTA。蔡英文則只強調「雞蛋放不同籃子」,不必在乎。

財經主管部會也紛紛表示,台灣對RCEP國家的出口產品約有六成是積體電路、半導體等資通訊產品,原本就受到WTO資訊科技協定(ITA)及ITA擴大(ITA 2)的保護。RCEP簽署最大的影響是來自中、日、韓建立的自由貿易關係,而台灣受關稅影響的產品如機械、塑化、鋼鐵、紡織等多數產品,大陸對日、韓均排除降稅,或採10年逐步調降的方式,因此他們的結論是,短期內對台灣的影響不大,但對長期影響則隻字不談。

台灣廠商恐被迫出走

台灣企業擔憂缺席RCEP會讓外銷產業輸了關稅,又輸了匯率,終必造成新一波產業外移風潮。不過,有企業認為,RCEP成員國將移除彼此的關稅壁壘,使關稅廢除率高達91%,會讓大陸台商可因此提升在亞太區域的競爭優勢。

從中國大陸的角度看,RCEP帶來的變化不大,因為參與的15個成員國中,除日本外,中國大陸本來就和其他13國簽署了FTA,但面對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及金融貨幣與服務業戰,RCEP的啟動勢必會讓大陸內需市場及國際市場經濟雙循環相互促進,有效突破美國的圍堵。而台灣沒有RCEP的支持,無法收割「貿易移轉效果」和「投資移轉效果」的紅利,當然不利於它在全球化的競爭;紓解之道端賴能否在RCEP區域內投資設廠及成立在地公司。但其結果是,廠商恐將被迫選擇從台灣出走,使台灣出現更嚴重的「薪資成長和就業機會緊縮」現象。

過去十年台灣對RCEP 15國市場投資額占比,高達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83%,15國的對台貿易占比也直逼台灣貿易總值的72%,是台灣對外經濟的最重要投資和貿易區域。同期,台灣對美國貿易占比12.7%,對歐洲貿易占比10.3%。可以想見,RCEP生效實施後,台灣將承受的衝擊會多麼沉重。

兩岸都申請加入CPTPP

大陸商務部9月16日向紐西蘭正式遞交加入CPTPP申請,22日台灣也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申請加入CPTPP。這等於讓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墨西哥、智利、祕魯、汶萊等11個成員國,必須在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做出選擇。

中國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超越美國的全球最大內需市場、亞洲區域經濟超越日本的第一強權,而且與11個CPTPP成員國都已締簽FTA協定,加入CPTPP的懸念不大。台灣不具備這些條件與優勢,尤其與11個CPTPP成員國未簽署FTA,即使在川普退出TPP之前,美國口口聲聲說要支持台灣加入,卻先設置了程序繁複,且無窮無盡回合的TIFA談判障礙,又不願簽署台美BTA,事實阻絆了台灣進入TPP的機會。而今美國已不在CPTPP,更不可能「助台灣入協」,而號稱是「主導國家」的日本,沒有美國的威勢與霸道,儘管蔡英文政府「猛舔」,也可能幫不上忙。

台灣這次匆匆忙忙提交加入CPTPP的申請書,除了「大內宣」,安撫忿懣的民粹外,其實並沒有「拚搏入協」的實力。若台灣RCEP與CPTPP兩邊落空,將絕緣於整個亞洲、北美與歐洲市場,那種境地才真是「台灣悲劇」。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建山
  • pages: 54
  • 標題: 台灣經濟恐難逃避邊緣化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