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補選帶給三黨深切省思│馮國豪

一場補選帶給三黨深切省思│馮國豪

8月15日一場早已預見結果的高雄市長補選,卻因為「不尋常」的得票結果,帶給執政的民進黨與在野的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各自不同的問題與省思。

2020850905

在《觀察》7月號,筆者就提出,8月15日陳其邁勝選應無意外,同時文中也提出三個觀察這場選舉的重點:一是陳其邁當選得票數,是否能穩固他執政的正當性與合理性。二是國民黨能否藉由這次補選團結士氣,展現足以和民進黨對抗的能力。三是若吳益政得票率超過10%,即顯示2022年選舉能攻下高雄市議員的席次,民眾黨能成功插旗南台灣,徐圖再進。

陳其邁仍將面臨挑戰

選舉結果對陳其邁是一個重大挑戰。選前預估補選投票率不會高,要達到罷韓93萬票,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2018年韓國瑜的89萬票,或陳自己的74萬票,應該是可以挑戰的目標,但由於補選投票率實在太低,他連74萬票的低標都達不到。

究其原因,是陳其邁還無法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2018年競選時,擺脫不了陳菊的影子,罷韓是由「公民割草行動」執刀,補選期間除了執政黨挹注為他助選,蘇貞昌院長不惜以4,000億建設高雄大餅為其大開選舉支票,再加上各種媒體全力助選,陳其邁仍然無法超越低標,這顯示未來兩年的執政困境仍在,加上日前高雄市議長補選,國民黨的曾麗燕當選議長,雖然造成國民黨內鬥,但泛藍議員席次仍高於泛綠陣營,陳其邁就任後,如何落實其「兩年拚四年」的參選口號,拚出政績,建立自己的形象定位,在2022年選戰中建立自己的格局,穩定在高雄的執政地位,進一步競逐民進黨內接班梯隊,仍有待努力。

國民黨2022選舉危機四伏

就國民黨來說,補選前,國民黨內部訂出「333」目標,即得票率在3成以上,得票數在30萬票以上,輸陳其邁在30萬票以內。未料,國民黨候選人李眉蓁僅獲248,000多票,得票率25.9%,輸陳其邁逾42萬票。

選舉要贏不外候選人、政黨與政見觀察三個要素。首先就候選人而言,李眉蓁太弱,不是因為她的論文問題,而是國民黨一開始就怯戰,否則至少派出三位副市長之一應戰,抑或經過一定的提名程序,推舉候選人。在選前突然推出未表態的李眉蓁,造成國民黨內部不滿,提名之初敗象已露。

其次,就政黨而言,選前國民黨的政黨形象幾乎跌至谷底,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在6月進行的民調顯示,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達32.9%,國民黨的支持度僅有13.7%。

再者,就政見或選舉策略來看,李眉蓁此次選舉戰略、戰術凌亂,一個「海水沖馬桶」政見,被批評得體無完膚,國民黨中央藉由「SOGO」案提出的反貪腐主軸,不但打到自己人,李眉蓁陣營也無法配合,所以連鞏固基本盤都不可得。低票數重創國民黨在南台灣的組織動員能量,加上黨中央制衡民進黨的力道太弱,未來國民黨無論誰當黨主席,2022年的地方選舉都會是危機四伏。

國民黨要救亡圖存,或許只能從兩個戰略層次著手:一是人才甄補方式一定得跳脫傳統派系脈絡的框架,唯有專業亮眼、具前瞻性的黑馬,才能讓人耳目一新;二是黨中央制衡及主導議題的力道得再強化,要讓民眾看到國民黨有能力扮演稱職的在野黨,使執政的民進黨收斂氣焰,才能凸顯國民黨存在的價值,同時阻擋綠軍對其攻堅。

民眾黨插旗南台灣有困難

在這場補選後,民眾黨想插旗南台灣,甚至將柯文哲推向總統大位,難度恐怕更高,政治風險更大。

吳益政不到4萬票的得票率,使柯文哲光環盡失,同時也凸顯民眾黨最大的罩門:柯文哲的光環要轉給該黨候選人非常困難,無法跳脫「柯強黨弱」的困境,這類似宋楚瑜與親民黨的困境,也發生在民眾黨。同時由於選得太差,不但政黨擴散力頓挫,未來要找到具政治潛能與有實力的地方人士,披上民眾黨戰袍出戰,將更加困難。

藍白合作才能推倒民進黨

柯文哲從來不諱言有志於總統大位,但高雄補選一役後,柯要邁向2024,勢必得先在2022年地方選舉中大有斬獲。不過,從高雄補選的困局來看,民眾黨候選人要競逐百里侯恐怕困難重重,或許藍白合作是可以考慮的方向,將縣市長選舉和總統選舉掛鉤一併來談合作,問題是國民黨有志於百里侯與總統大位者眾,藍白如何合作,又是政治現實的一大困境。

在這次補選及SOGO案後,台灣政黨「大綠、中藍、小白」的三黨局勢幾乎已經確立,唯有藍白合作才有可能推倒民進黨執政局勢,筆者也一再建議,必須建立「在野溝通平台」,集結國民黨、民眾黨、親民黨、新黨等在野勢力,才有可能擊敗當前民進黨一黨獨大的局面。

 (作者係崑山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馮國豪
  • pages: 14
  • 標題: 一場補選帶給三黨深切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