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強力拱台,但台灣並無所獲│蕭徐行

美國強力拱台,但台灣並無所獲│蕭徐行

9月17日,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來台訪問,但台灣沒等到美國對出口美豬美牛的相關解釋,也沒等到雙方可簽定BTA或FTA的「後謝」,卻等到了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海附近實戰化演練。大陸強調「這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並警告「玩火者必自焚」。

2020861011

大陸軍方對維護主權的強硬態度,加上美方閃電宣布將售予台灣包括水雷、巡弋飛彈和無人機等七項高科技國防武器,讓台灣像「刺蝟」般難攻打,頓時讓台灣成為「世界軍火庫」,只要有一方沉不住氣,武裝衝突將一觸即發。這樣的軍備競賽在台海發生,對台灣是好事?是人民的福祉?

來台定調在弔唁李登輝

台灣宣布無條件開放美豬牛進口,終於換得美國國務院次卿來訪。為了營造執政利多,以壓制民眾對瘦肉精產品進口的不滿,綠營早就對此敲鑼打鼓,有說此行是要討論重組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產業供應鏈的「經濟繁榮網路」(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 EPN),有說此行是要主持「台美經濟暨商業對話」,作為台美簽署BTA與FTA的期前準備。結果BTA與FTA連影子都沒有,克拉奇此行單純是為弔唁李登輝。只是後來應台方要求有個非正式會談,據9月20日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這是「正式會議前的意見交換」。

美國的美中台三角關係,還是以中美競合為戰略優先考量,台灣不過是川普戲耍中國的公仔,這種一手要出口美豬美牛,一手要台灣購買武器的兩手策略,除了讓台灣深陷中美爭霸的火坑中,也在兩邊掏空台灣人的血汗錢,台灣可說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貿易談判需長時間準備

台美貿易關係的內涵當然不是只有美牛與美豬而已,美國人在乎的是,如何彌補向台灣傾斜的鉅額貿易失衡。雙邊貿易談判涉及千百項的貿易行為與經濟產業,需要很長時間、很繁瑣的先期預備作業與前期談判,沒有這些先期作業,就不會有BTA與FTA談判。

美韓FTA就耗費了雙方六年時間才成形,然而美國人從英文五年前上台後,連具有台美貿易框架意義的「台美貿易架構磋商」(TIFA)都停滯不前,怎麼可能一時半刻就肯與台灣簽署這麼重要的雙邊協定?尤其,國務院不是雙邊貿易協商的主管機關,何況現離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一個多月,一切重要決策與計畫,都必須等到11月3日總統大選結果底定後才會有後續。

更重要的是,BTA與FTA這種雙邊貿易協定的簽署,是主權國家之間的相互行為,美國要與台灣簽署這些協定將涉及對台灣國格的認定,這不僅會衝擊「一中政策」,也會改變50年前由季辛吉所建立的雙邊關係架構,這是現階段美國所要的嗎?其他主要國家如歐盟、日本與俄羅斯又會如何看待美國的炒作?

美國沒有打勝仗的把握

川普不斷出售先進武器給台灣。但在出兵挺台的議題上十分曖昧。根本的原因在於,中國的軍事武力今非昔比,真的要打,美國並沒有必勝的把握。

美國國防部發布的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約為「200餘枚」,中國已有能力透過彈道飛彈,從陸上及海上發射核武,並正在發展研製從空中發射彈道飛彈的能力。該報告稱「北京很可能在本世紀中葉之前,會發展出相當於,或在某些情況下,優於美軍或其他大國的軍力。」

美國國防部也警告,若中國達成上述目標且美國未能予以解決,「將對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基於規則秩序的國際安全產生嚴重後果」。這些訊息顯示,美國必須組成軍事同盟,才能成功對抗中國。

這份報告也揭露了美國對台灣安危的分析。美軍認為,過去台灣在兩岸衝突時享有軍事優勢,包括技術優勢與島嶼固有的地理優勢,但中國軍事已完全現代化,這削弱了台灣的優勢。中國國防預算持續增加,2019年時已是台灣的15倍,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應付台海局勢及外力介入。

印、澳、日未必與美國同心

所以,美國希望與「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印度、澳洲和日本成立類似北約的組織,以防範「來自中國的潛在挑戰」。然而,這些國家雖然在政治、軍事上與中國不同調,但在經貿則多依賴中國市場,要他們真正與中國劃清界線並不容易。

再說印度、澳洲和日本與美國各據一方,沒有地理上甚至利益上的共同關聯性,除非中國真的發動武力侵略其中任何一國,否則很難要各國與美國同心對抗。簡言之,印太聯盟只有在其他國家也都跟美國一樣,堅定抗中時才會成立。

台灣贏了面子但一無所獲

儘管台海態勢益趨緊繃,但皆為美國單方挑釁,中國大陸似乎仍想避免直接衝突,因此儘管對克拉奇訪台不滿,但不至於為此拉高對抗。畢竟克拉奇號稱來台「只是」出席李登輝的追思活動,這顯示美國玩兩面手法的高明,亦即台灣贏了面子(美國高級官員來訪),裡子卻給了中國(台灣一無所獲)。

(作者係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蕭徐行
  • pages: 26
  • 標題: 美國強力拱台,但台灣並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