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潛在風險對台商影響漸增│李沃牆

大陸金融潛在風險對台商影響漸增│李沃牆

中國大陸地方政府近年受美中貿易戰及疫情衝擊的影響,財政入不敷出的問題越發明顯。地方債務風險因不斷發債而上升,台商營運也將受到影響。面對金融風險升溫,台商得做好因應策略。

20218722

因疫情稅收普遍減少

中國大陸地方政府受美中貿易戰及疫情衝擊影響,財政入不敷出的問題越發明顯。據中房智庫統計,2019年所有省份都出現不同程度的財政收支差額,其中河南差額最大,其次分別為四川、湖南、雲南、河北。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的有吉林、西藏、重慶、黑龍江和甘肅。

截至今年7月26日,各省上半年的財政收入數據已陸續公布。31個省市僅有河北、廣西、貴州、新疆和青海5省實現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去年正增長,絕大多數省市為財政赤字。其中,河南的財政赤字最嚴重,達3,753.7億元(人民幣,下同),雲南、湖北、河北、安徽、廣西五省的赤字金額也超過2,000億元。

各省稅收普遍都減少,主要是受到於新冠疫情的影響,企業大規模停工停產。其次,疫情對旅遊業占經濟比重較大的省份,稅收也銳減。

地方政府債務不斷累積

中國政府為支持企業紓困和發展,推動有序復工復產,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允許地方政府分不同階段發債。截至今年1至7月,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37,586億元。其中,發行一般債券12,902億元,發行專項債券24,684億元;按用途劃分,發行新增債券28,291億元,發行再融資債券9,295億元。截至2020年7月底,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39,701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准的限額之內。其中,一般債務123,171億元,專項債務116,530億元(如表所列);政府債券239,701億元,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915億元。

累積今年1至8月累計,共發行地方債49,583.6480億元,包含一般債17,700.3561億元,占比35.7%;專項債31,883.2919億元,占比64.3%。

地方債風險成不定時炸彈

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ocal-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LGFVs)一直是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關鍵驅動因素,支持了許多地方基礎設施項目。2009年,中國政府為應對金融危機、啟動4兆元救市計畫,地方政府紛紛通過融資平台大規模舉債、籌集資金,地方債務自此即不斷攀升。年初,中國政府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放行地方政府大搞基建,地方政府透過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向金融機構貸款,或發行債券來籌措基建資金。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的估計,截至2019年中,中國大陸共有11,566家LGFVs;而且,LGFVs集中在大陸內陸的窮困省市,LGFVs所累積的債務不斷上升。而在疫情衝擊下,LGFVs也成為大陸拉抬經濟,脫離疫情衝擊的重要工具,但他們升高的債務成為經濟復甦和金融市場的不定時炸彈。至於地方債到底有多少,有以下幾種說法。

(1)中國財政部統計,截至2020年8月末,全國地方政府累積債務餘額25.1040兆元,距今年限額28.8兆尚有空間,但已接近去年底24.05兆限額水準。

(2)據彭博社統計,大陸今年將有2兆元的地方政府債券集中到期,數額歷年最高,足以建蓋14座香港國際機場。累積的地方債至少達20兆,但還有數10兆的隱藏性負債。

(3)根據中誠信國際信評,估計截至2019年為止,大陸地方政府隱藏負債高達43兆,加上正式公布的債務,合計達67兆。地當方政府累積越多隱藏債務,金融市場就面臨更大風險。

(4)美國顧問公司榮鼎集團2019年底對大陸200多個城市調查發現,有20個城市債務規模是當地政府年收入的數倍。平均來看,這些城市面臨的利息支出,接近每年從銀行借款金額的一半。

(5)中房智庫分析認為,大陸地方分化非常嚴重,某個地方、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在疫情影響下,各級政府財政收入下降明顯,同時還要啟動大規模新基建項目,這些新基建專案的經濟效益,對於周邊的帶動力、就業和稅收的貢獻,具有不確定性。

另外,很多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設活動中,採用成立國有控股企業的方式操作,比如城投公司,通過政府信用擔保或直接干預從銀行獲得貸款,或與民營企業合作,其中的隱性風險不容忽視。

對在陸台商的影響不輕

依據台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2020年1至6月台商對中國大陸經核准投資件數為245件,較2019年同期減少 13.1%,總核准金額為31.7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成長52.5%。而台商投資主要集中在福建省、江蘇省、山東省、廣東省等地區,投資金額依序為12.04億美元、11.18億美元、1.83億美元、1.74億美元。誠如上述,大陸各地方政府財政惡化,企業融資不易,台商經營的風險增加。

其二,大陸經濟今年雖有望正成長,但相較於去年仍是明顯下行;況且,疫情尚未消失,依然會降低消費與生產活動,台商的營運必然也會受到衝擊。

其三,近年人民幣波動愈來愈大,對出口導向的台商而言,尤其是電子業,在台接單大都以美元為主,但接單後在大陸生產、當地擴產與發放股利都以人民幣為主,此時便面臨美元及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反之,對進口導向、搶攻大陸內需市場的台商而言,人民幣貶值將使進口成本提高,資產縮水,此外也會降低大陸人民的購買力,不利內需市場的發展。

其四,中國大陸正推動「大額現金管理試點」,在陸台商資金都必須通報,將迫使台商降低臨時性的大額現金提存。

其五,中國大陸積極發展數位人民幣(DCEP),以監控掌握民間金流,而數位人民幣難以在台灣通行,到時將迫使在陸台商資金分流,而留在大陸的將受到高度監管。

其六,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地位後,可能將香港剔除在SWIFT的國際美元清算體系外,屆時將波及香港聯繫匯率制度;而由於台商海外資金調度不少係以香港為基地,將會受到影響;而且台灣銀行業的香港分行,將同時面臨客戶違約及美元流動性風險加大的壓力。

面對中國大陸金融風險升溫,台商宜做好因應策略。

(作者係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沃牆
  • pages: 62
  • 標題: 大陸金融潛在風險對台商影響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