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統一不會強人所難│胡勇

兩岸統一不會強人所難│胡勇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宣示;「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守台灣人民的意志」,這是蔡英文不容置疑的回應。平心而論,除了兩岸統一,台灣沒有更好的前途選項。但兩岸統一不會強人所難,統一模式也會尊重台灣人民的意見。

2022030137

統一的正當性與必然性

就史實而言,不同族緣的台灣人都是中華民族一份子,台灣歷史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近代以來,日本對中國磨刀霍霍,第一步便是侵占台灣,台灣民眾奮起抗爭,兩岸人民從此命運與共。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以勝利告終,台灣光復。1949年以後,由於國共內戰與外部勢力干涉疊加,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台灣問題。習近平說「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無論台獨史觀如何巧舌如簧,也割斷不了兩岸同胞的血肉聯繫,中國統一具有歷史合法性。

從法理上看,兩岸的根本大法及相關法條,均以國家統一為目標或預設。大陸的憲法序言中寫道,「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台灣民主化後雖歷經多次憲改,「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仍白紙黑字寫著「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謀求「台獨」的民進黨政府可以大言不慚「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卻始終無法切斷兩岸之間的法理連結,更無法否定國家統一的最終指向。

回到現實,大陸在「反獨」的同時,也將「促統」擺上了議事日程。從指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到倡議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再到宣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習近平已發出統一的時間表、路線圖和動員令。隨著大陸國力日益強盛,統一勢在必行,區別的只是採用和平,還是非和平的方式。

2022030138

應理性看待「人民決定論」

民進黨謀「獨」拒統的重要依據之一就在於台灣是民主社會、民意最大等等。然而,無論付諸理論,還是觀察實踐,「台灣前途2300萬人決定論」都是似是而非的政治正確,需要理性看待。

首先,民主是有邊界的,不可濫用。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英津指出的,民主只可用來決定分離地區內部的事務,而無權單方面決定分離地區領土的主權歸屬。這是因為一個主權國家內部的某個地區,其領土主權屬於該國的全體人民,而非單屬於生活在該地區的人民。顯然,即使按照台灣的法律,台灣也只是中國的一個地區,2300萬台灣人民是無權決定台灣歸屬的。正因如此,國台辦才多次表示「台灣是祖國的寶島,是包括2300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的台灣,台灣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決定。」

其次,作為直接民主的重要手段,區域性公投確實可以處理許多重大公共事務,但一般情況下,不涉及表決敏感的領土主權變更議題。在國際社會的實踐中,確實偶有地區性的「統獨公投」出現,但這是依照特殊條件和程序實施的特殊公投,並非常態。其特殊性在於必須事先經過中央政府批准或授權,也就是「約法三章,願賭服輸」。

以獨派津津樂道的蘇格蘭獨立公投為例,該公投之所以合法,是因為蘇格蘭自治政府與英國中央政府事先達成了《愛丁堡協議》,公投得到了後者的背書。假如蘇格蘭當局一意孤行,強行單方面公投,即使通過,也是非法無效的,而且會引發嚴重的衝突。同理,民進黨政府未與北京協商,是無權單方面推動「台獨」公投的,否則將觸發《反分裂國家法》的反制條款。問題是,民進黨有本事說服大陸,讓台灣通過公投和平獨立嗎?

統一模式將尊重台灣人民

既然統一是必然的,是否就意味著台灣人民的意願就無足輕重?其實,關於統一的具體路徑、步驟、方案等細節,台灣人民當然有發言權,台灣人民的意見應當也一定會受到尊重。大陸明白強摘的瓜不甜,即使一些台灣民眾目前對統一抱持疑慮,乃至抵觸心態,北京也能充分體諒,不會急於求成,強迫統一。

至於被台灣朝野污名化的「一國兩制」,習近平曾解釋,「一國兩制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倡議也表明,和平統一不是大陸單方面強加,而是兩岸平等協商的結果。

2月5日,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與出席冬奧開幕式的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見面時重申,「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我們願意同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關係相關問題,開展廣泛深入的對話溝通和民主協商,尋求社會共識」。也就是說,在如何統一的問題上,台灣人民可以暢所欲言,建言獻策,爭取最有利於台灣的統一方式。

(作者係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胡勇
  • pages: 44
  • 標題: 兩岸統一不會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