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緣政治經濟面臨危機│林建山

全球地緣政治經濟面臨危機│林建山

自美國總統拜登發動新冷戰開始,全球地緣政治經濟邁入了一個新時代,各地區經濟體相繼抗拒美國的單邊制裁與威嚇。

2022030158408330

美國的「海權論」失靈中

2021年後冷戰時代一開端,美國用「長臂管轄」掌控全世界,遭到中國強烈反彈,歐洲大國及其他區域經濟體也逐步響應中國的行動,這表示全球地緣經濟、政治正進入新時代,未來十年將是拜登所稱最具「決定性的十年」。

先進經濟國家正在重新審視舊的地緣政治理論。1904年,以「地球的地緣政治學概念」聞名的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爵士(Sir Halford John Mackinder),把地球分為兩個陣營,一個是占優勢的歐亞大陸中心和北方的心臟地帶的「樞紐區域」,另一個是被海洋隔離孤立,而從屬海上的「外新月地帶」,包括英國、南非、澳洲、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他提出「誰控制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區,誰就能掌控全世界」的「陸權論」。這和主張「誰控制住海洋,誰就統治了世界」的美國著名海軍戰略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所提出的「海權論」,形成鮮明對比;馬漢認為「控制商業航道是擁有全球影響力的關鍵」。

另一名「圍堵政策教父」是荷蘭裔的美國地緣戰略學家斯派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他是美國外交古典現實主義的發起人,1942年提出:「最重要的不是歐亞大陸核心地帶,而是其邊緣地帶」,他認為從大西洋經由地中海、繞過南亞、延伸至日本的海上邊緣地帶更具關鍵性;他說「誰控制邊緣地帶,誰就統治歐亞大陸;誰統治歐亞大陸,誰就掌控全世界的命運。」

美國的全球分化戰略失敗

過去75年來,美國力行「以加強同盟關係分化抗衡歐亞對手」戰略,就是一向遵從斯派克曼的海權論。但拜登政府的「全球地緣政治經濟分化大戰略」開始失靈了,因為中俄兩強聯手,改寫了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的新格局:美國的印太戰略聯盟失勢、在中近東失利、在西歐東歐失控、在南半球國家脫落、全球氣候變遷脫序,都顯示美國慣用的全球地緣分化大戰略一一失敗,大格局正在翻轉中。

首先,拜登政府一直努力拉攏東盟成員國,組成「印太戰略聯盟」,但2022年絕大多數東盟成員國不希望在中美之間站隊選邊。澳洲在美國扼殺法國潛艇合約事件中被分配為「刺客」角色,但澳、英、美聯盟卻因拜登對整個事件處理手法「笨手笨腳」,導致美歐之間出現裂縫。也因此,法國乃至於大多數歐洲國家對美國的「遏制中國政策」感到擔憂;也因此對美國強調的「基於規則的秩序」(order of rules)等概念發起猛烈抨擊;以法國為主的歐洲,基本上喜歡聯合國的規則秩序,對美國人基於自身私利所頒行的規則秩序感到不滿。

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下降

在經歷數十年的介入卻毫無結果後,美國撤出了伊拉克和阿富汗,說是為了減少對他國的軍事介入,但也顯示美國霸權在中東和中亞地區失勢了。2022年7月,拜登訪問沙特,與王儲薩勒曼碰面,拜登說:「我們不會一走了之,留下真空。」但拜登該行毫無收穫,無論是在油價下降,還是在沙特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方面,皆是如此;這證明美國在中東已失去掌控力。

在歐洲方面,因拜登政府提出的《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歐洲各國從美國購買的天然氣是美國人支付的6倍之多,讓歐洲國家大反彈,甚至不惜要對美國發動貿易戰。而拜登竟主張:只要俄烏戰爭能讓俄羅斯付出慘重代價,美國樂見戰爭繼續打下去;但前提是不必死一個美國人。對於美國主張的「規則的秩序」(order of rules),法國等歐洲大國已漸漸不再認同;他們認為任何號稱「基於規則的真正國際體系」,都必須納入「所有主要利益攸關方共同管理世界,並努力在平等基礎上打造明天的世界」。

馬克宏更認為在全球的霸權更迭中:「法國是文化,英格蘭是工業,美國是戰爭」,而美國發動侵略戰爭,導致整個西方國家都成為破壞世界和平的罪人。事實上,美國從柯林頓的對華政策、布希的戰爭政策、歐巴馬的世界金融危機及量化寬鬆政策,川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科技戰,以及拜登的新冷戰,都傷害了世界地緣政治經濟的發展。

美國及其盟友在2022年聯合國大會上發起一系列譴責俄羅斯的提案,但南半球國家對西方的支持很脆弱,而導致拜登政府的一再失利。很多南半球貧窮國家認為,他們長期受控於西方強權,一直都是歐洲戰爭的受害者;尤其是俄烏開戰後對俄羅斯的制裁,使得全球燃料和食品價格暴漲,轉移了國際社會對其他危機的注意力,南半球國家不希望在西方與中俄之間站隊選邊。

地緣政治四大關鍵性議題

2023年地緣政治面臨四大關鍵性議題。第一是俄烏戰爭效應。俄烏戰爭破壞了能源和食品市場的穩定,並引發了通貨膨脹。

第二是中西方關係演變。美國、歐盟和中國的經濟占全球GDP的一半以上,2023年中美兩國之間如何避免從激烈競爭轉為對抗衝突,影響極其重大。同時,歐盟面對亞洲製造強國時,希望在微晶片產業或戰略性原材料等領域,實現更大的獨立性。西方若與中國疏遠,勢必嚴重影響包括電信、綠色轉型的元件或醫藥產品等關鍵性產業;尤其供應鏈發生深刻地重組,西方國家及其企業如何減少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將影響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的新格局。

第三是全球經濟動盪的衝擊。前兩大關鍵性議題與其他問題,勢將形成全球經濟放緩,甚至可能造成大規模的經濟滯脹衰退。

第四是氣候變遷肆虐。氣候變遷正在肆虐,其相關政策措施的影響越來越明顯,2023年將會看到已有趨勢的深度及其在全球範圍內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這四大議題不僅會更進一步改變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的發展格局,也會衝擊全世界至少30年經濟失落年代的樣態;當然,兩岸的政治經濟發展也無法脫離其衝擊與影響。

(作者係環球經濟社社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林建山
  • pages: 50
  • 標題: 全球地緣政治經濟面臨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