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天然氣危機稍緩台灣能源前途堪憂│魏國彥

歐洲天然氣危機稍緩台灣能源前途堪憂│魏國彥

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限制進口俄羅斯能源成為美國經濟制裁的手段。俄羅斯順勢降低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原來準備營運上路的北溪二號天然氣輸運管道停頓,而北溪一號減量供應成了俄羅斯勒索西歐國家的武器,最後甚至遭到不名單位引爆破壞,徹底停供。

20220301584083 

2021年歐洲從俄羅斯經由輸氣管進口1,40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140bcm),到了去年(2022)只剩下60bcm,今年有可能降至零。去年為了填補缺口,歐洲國家從美國、卡達、北非等處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成本大增,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價格與發電成本漲幅是2016-2020年的7倍。國際天然氣市場也受到擾動,價格上下震盪,許多國家受池魚之殃,巴基斯坦與孟加拉一度因支付不起而被迫停電。

台灣也同受影響,台電2022年虧損1,723億元新台幣,中油虧損2,173億元,合計將近4,000億元。俄烏戰爭一時沒有停戰跡象,歐洲及台灣未來將如何因應?

能源總署發布對應策略

國際能源總署(IEA)協同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去年12月20日發布一份名為「2023年歐盟如何避免天然氣短缺」的報告,估計2023(今)年歐洲將短缺57bcm,相較於去年歐洲天然氣需求量的338bcm,約為17%。捉襟見肘之餘,似乎尚能應付,說穿了,歐盟有錢,今年將投資1千億歐元,而去年已投資將近3,300億,有錢還是硬道理!

去年12月,北美洲和東北亞受到「炸彈氣旋」轟炸,暴風雪肆虐,交通癱瘓,凍死不少人。天可憐見,歐洲這個冬天相對溫和,各國都在祈禱老天爺持續這種慈悲(forgiving)天氣,冀望歷史上幫助俄羅斯最大、擊退拿破崙與納粹的「一月將軍」、「二月將軍」不要發威。

除了花錢與祈禱,IEA與歐盟也祭出多項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多樣化能源來源;改變消費者行為與習慣;節省能源,增加效率;加速加強綠能供應;修改法令、減低天然氣安全儲量;各國團結一致,面對俄羅斯與國際市場;聯合採購,增加歐洲國家的採購議價能力;整治各國能源基礎建設,照顧弱勢;修整法治體系,防止能源業者藉勢藉端發「國難財」;訂定天然氣價格上限,壓制價格突漲尖峰(spikes)。

IEA與歐盟的這份報告不忘將俄羅斯一軍,因為所謂的天然氣缺口57bcm中,有將近20bcm要拿去支援烏克蘭與摩爾多瓦(Moldova)兩國。

美國高價供應歐洲天然氣

在去年的國際天然氣市場動盪中,美國的液態天然氣供應扮演了重要角色。歐洲一年的液態天然氣進口量增加了60%,約為50 bcm,其中三分之二來自美國,一度曾因索價昂貴,而被盟國恥笑詈罵,固然有期貨市場與避險基金的刻意炒作、賺取短期利益的成分,但「更高的價格,永遠是解決供應短缺的解方」,國際油價、液態天然氣在去年刻意炒作的幾番震盪下,因供應增加不斷被壓低回穩,去年12月的價格已開始雙雙跌落。

去年下半年,美國出口天然氣價格標高還存有一項災難因素,那就是去年6月,美國德州天然氣出口重鎮的自由港終端站(Freeport Terminal)大爆炸,導致約兩成的美國LNG出口量被迫停運,如今已將近修復,預計今年3月可通過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的審查與核准,恢復營運,屆時美國6大出口點,在美國政府的戰略指導下,將充分營運,供需齊揚,能滿足歐洲國家所需,也能解除俄羅斯以天然氣為戰略武器的索求。

中油、台電虧損伊於胡底

在國際能源價格飛漲的震盪中,台灣的能源帳單高漲。去年12月16日,台電公司召開2022年股東臨時會,提報2022累計虧損達1,723億元,超過實收資本額的二分之一,故修改公司章程,將現行資本額4,000億元調整為6,000億元,預計今年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1,500億元私募案,並由經濟部全數認足,以確保穩定供電。

202203015840832

因為台電的天然氣由中油供應,政府不准中油調整天然氣價格,中油也災情慘重。中油公司在12月30日舉行年度記者會,董事長李順欽表示,加上12月預期虧賠170億元,全年虧損約為2,173億元,為了執行政府穩定民生物價的政策,全年吸收的國際能源漲幅將超過3,000億元。

俄烏戰爭不止,中國大陸經濟活動在解封後也將回升,這都將使國際天然氣、原油有緊俏漲價的可能。此外,未來三年,台灣能源供給還面臨另一缺口威脅,主因來自民進黨的「非核家園」進程。排程中,今年3月核電二廠二號機將除役,將少98.5萬瓩的裝置容量,發電成本勢必再提高。雪上加霜的是,再生能源與燃氣電廠進度不如預期,推估今年夏天備轉容量率將低於3%,夜間的備轉容量率降至2.3%,恐創下新低。

台灣以前夏天的用電高峰在下午,因氣溫高,冷氣全開,現在為何夜間的備轉容量率竟然低於日間?這是因為夜間沒有太陽,無法發電,因此未來夜間的電力供應容易發生缺口,只要有任何一個較大發電機組故障,就會引發全島大停電。就算挺得過今年,那明年與後年呢?

僅剩的核三廠也將於2024年7月及2025年5月除役。再生能源的綠電,能補上核能發電的缺口嗎?看起來非核家園將會成為擔憂家園。

非核家園造成缺電與漲價

除了能源短缺的問題外,停用核能勢必提高發電成本。以去年5月為例,油、煤、氣發電的月均成本分別為6.20、2.67、2.72元,核電則維持在1.47元,顯然核電除了穩定、無空汙、無排碳的優點之外,也相對便宜。今明後年因核電機組次第除役,發電成本勢必步步墊高,今年下半年總統大選的號角吹響,蔡政府勢必不敢油電雙漲,台電和中油必然要繼續增資,否則只有倒閉一途。問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負擔將放在你我納稅人的身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回頭檢視2022年歐洲能源危機中,核能扮演的角色。德國的非核家園政策執行多年,只剩下3座核能電廠,總容量約為4GW,原訂於去年底前除役,現在都已經確定將延役。比利時原本也要除役的核能廠,目前也繼續營運中。2021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中,歐盟曾大聲呼籲必去之而後快(phase out)的燃煤發電也留下來了,預估今年將繼續保有20GW的發電容量,增加約3,500萬公噸二氧化碳的排碳量,完全悖離了原先歐洲不可一世的淨零排放目標。

民進黨政府也宣稱,台灣將於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卻不敢對2030年的中期目標做出任何承諾。遠期空頭支票誰都敢開,近期要兌現的只能閉口裝傻。

在新的一年中,歐盟國家大概能平安度過俄烏戰爭帶來的能源危機,台灣卻會因能源政策的失誤,困在缺電與漲價的泥淖中,而且愈陷愈深。

(作者係前行政院環保署署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魏國彥
  • pages: 6
  • 標題: 歐洲天然氣危機稍緩台灣能源前途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