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老兵王道璜│王清萍

追思老兵王道璜│王清萍

「清萍阿姨,昨晚從我爺爺的妹妹得知消息,我曾祖父於昨晚9點多去世了。感謝您給他們團聚的機會。」這是今年2月底,台灣抗戰老兵王道璜在大陸的曾孫女發給我的微信簡訊。王道璜係湖南省寧鄉市人,享年102歲。由於疫情的原因,這兩年我一直沒能再去台北的護理之家看望王道璜夫婦。聽到王老先生離世的消息,讓我又想起與他相識的故事。

2022030158407351

98歲的老兵要尋親

我與王道璜夫婦相識於2018年10月12日。那天下午我接到一個尋親電話,是從美國回台看望98歲高齡父母的王家兄妹。他們告訴我,「父親王道璜是一位抗戰老兵,現與母親住在養老院裡,父親已無法正常表達言語,母親則患有健忘症。他們依靠輪椅、灌流質食物維持生命,渴望找到在大陸失散的長子王桐華。」

依據王家兄妹提供的父母姓名、出生日期、地址等資訊,我馬上聯絡湖南寧鄉市台辦主任周銘生及花明樓鎮的朋友,請求他們傳遞尋親消息,完成老人家的心願。不到3個小時便傳來佳音,花明樓鎮確有其人。我取得了王桐華的電話號碼。

我撥了通電話,仔細詢問了一些情況,證實他確實就是王桐華。我請他找人教他使用微信,這樣就能很快地和父母進行視訊通話,同時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王家兄妹。

王家兄妹收到資訊時非常驚訝,用懷疑的口氣問我:「怎麼會這麼快?會不會是詐騙?」我耐心地告訴他們尋親的過程,並告知已與王桐華通了電話,他們才確信我確實幫他們找到了親人。

「你要多少錢?」王家兄妹接下來就問我。「我不收錢,我是義工」,我馬上回答。王家兄妹感動地對我說:「謝謝您,真是太感謝了,您是一個好人。」

一天後,王桐華通過微信告訴我説,他想與父母親視訊見面。次日一早我便趕到了養老院,但養老院下午4點才允許探視,為了讓王桐華當天見到父母親,我一直等到下午。下午4點剛到,我快步走入養老院,找到了王道璜的房間,向老人說明了來意。王道璜、劉詠蘭夫妻驚喜萬分。我很快地與王桐華接通了視訊,當看到日思夜想的長子時,劉詠蘭忍不住喜極而泣,王道璜顫抖著喊出了「王桐華」三個字,就再也說不出話来。場面讓人心酸與感動,我也忍不住流下熱淚。

因戰爭動亂父子離散多年

因戰爭動亂,王桐華的父母遠赴台灣,他留守在老家湖南寧鄉。出生於1940年的王桐華,對父母所知甚少,只知道父母都生於1921年,父親1935年當兵,去過江蘇南京,1949年2月到了廈門、4月到了台灣,把他和一個妹妹留在老家。

「父親僅於1945年回過一次老家。1948年底母親回寧鄉,想把我們兄妹接走,奶奶不同意。在家住了10天後,母親隻身一人去找父親。」王桐華對我說起往事時不禁潸然淚下,「那個戰火紛飛、山河破碎的年代,奶奶想給家族續幾根苗兒,我們因此沒能伴隨父母左右。」

1949年底王桐華奶奶因病去世,兄妹倆由兩個叔叔撫養,他們想找到父母的期盼越來越強烈。1965年妹妹因病早逝,年僅23歲,臨死前妹妹靠在王桐華的身上,嘴裡念叨著想見爸爸媽媽最後一面,還特別交代哥哥一定要找到父母。

父母遠走台灣,奶奶撒手人寰,妹妹英年早逝,讓王桐華幾乎崩潰,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就是找到早已失去聯絡的父母。只可惜當時兩岸間根本沒有溝通管道,王桐華苦苦等待,希望有一天能夠恢復與台灣的聯繫。

一家三口終於在香港見面

1980年一封家書幾經輾轉,漂洋過海抵達王桐華的手上,離散的父母和兒子重新接上了線。1987年台灣當局允許居民到大陸探親。可王道璜軍人出身,且年輕時身負要職,所以受到的限制比一般人多。經過多方溝通與協調,他們決定在香港九龍張姓朋友家與孩子見一面。

1989年秋,一家三口終於在香港重逢,看著上一次見面還是9歲的小朋友,現在已是年近半百的兒子,古稀之年的母親緊緊摟住王桐華,失聲痛哭。王道璜反覆說:「不要哭,不要哭,能見上一面,就是最好的結果。」說著說著,自己的眼淚也不自覺地落下。

短暫相聚一周後,王桐華和父母用家書傳遞親情。然而到了1990年代中期,王桐華沒有再收到父母的來信。他來信詢問,卻始終沒有得到回音。他也沒有能力親赴台灣尋找父母,只能一直期盼著父母的信件到來。原來王道璜夫婦連續搬了幾次家,根本沒收到王桐華寄來的信。另外,王道璜患了阿茲海默症,劉詠蘭也有健忘症,兩人已經沒有聯繫兒子的精力和能力了。

這一條跨越海峽的尋親路,一等又是30年。王桐華從年近半百的中年人,等成了一個耄耋老人,而王道璜夫婦更到了人生暮年。

2022030158407352

幫助老兵父子在台北重逢

老人的鄉愁與牽掛,牽動著我的心。我們不能忘記尚存於世、且正日益凋零的抗戰老兵。70年前他們是抗日戰爭的勇士,捨生忘死,用肩膀扛起了一個轟然倒塌的時代。我們怎麼能放任他們凋零?我們又怎麼能讓老兵帶著遺憾離去?老人不能等,我們必須爭取時間,了卻老人的心願。

時隔30年,兩地親人雖在手機上視訊相會,卻不能相擁,無法觸摸。父母98歲,兒子年近八旬,人生還有多少年?我決定一定要排除萬難,促成他們見面。

2018年11月,我專程趕到長沙,協助王桐華申請辦理赴台探親事宜,突然接到王桐華打來的電話說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好,太太不讓他去。我當下決定自掏腰包幫王桐華買了長沙至台北的往返機票;並拜託前來台灣參加書法展的好友曾昭才先生一路照顧王桐華。

2019年1月18日,王桐華帶上了兩瓶蜂蜜,買了兩袋紅棗、葡萄乾,在好友曾昭才及其他志願者的陪同下,終於踏上了尋親之旅。當天,王桐華便在養老院再次和父母見面。一別70年的第二次相見,雙方貼面相擁,久久不願分開。

每天下午4點,王桐華就去陪父母說話,幫他們洗腳按摩。上午空閒時,台灣的妹妹王枋華就帶著桐華遊101、國父紀念館、西門町及貓空、動物園等景點。幾天後,曾昭才參加完書法展也去了養老院探望王道璜夫婦。

一周後別離的下午,劉詠蘭老媽媽握住王桐華的手,未語淚先流,「兒啊,別怨我們,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我和你爸也是不得已。我們都是快走的人了,你要注意身體。」王桐華登機回長沙前,緊緊握著我的手,含著淚說道:「王女士,真是太感謝你了,真不知該怎樣表達心中的這份感激才好!」我告訴他不要放在心裡,只是舉手之勞,也囑咐他好好保重身體。

2022030158407353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3月4日,我前往板橋殯儀館瞻仰弔唁王道璜,送他最後一程。追悼會後,王枋華送給了我兩本父親的著作。回家後我立即捧書拜讀,驚歎王老先生的滿腹才華,字裡行間充滿著家國情懷。王道璜青年時投身戰場,抗擊日寇侵略,年老時著書立說,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並將自己的作品捐獻給圖書館。他與妻子經受百年風雨洗禮,相知相守,相濡以沫。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和平的締造人,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奉獻,才有現在的美好時代。

(作者係《湖南文獻》秘書兼編委)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清萍
  • pages: 72
  • 標題: 追思老兵王道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