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避戰還是求戰?│汪榮祖

要避戰還是求戰?│汪榮祖

自從民進黨蔡英文執政後,公然廢棄「九二共識」,山漸搖,地漸動,到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公然違背一中承諾,導致解放軍環島軍演,六面埋伏,火箭飛越上空,地動山搖矣!台海頓處戰爭邊緣,要避戰還是求戰?在理智上無人不想避戰,但人性有好戰之心,在「抗中保台」的氛圍內,不自覺好像事事都在求戰!

20220301584019

和乎?戰乎?

人性相同,不分種族,但由於文化的不同,所展露出來的人性有異。華人自古深知戰爭得不償失,故以和為貴。《周易》說:「龍戰於野,其道窮也」,窮而後戰,是以戰為不得已的手段。《孫子兵法》開卷就説:「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直說:不能輕易言戰。老子說:「佳兵不祥」,孔子說「軍旅末學」。劉子說:「兵者兇器,財用之蠹,而民之殘也」。可見歷代聖賢都不以兵為尚,若能不戰而勝,善之善者。即使必須用兵,目的只能是止暴討亂,而最好能以謀制敵,以誠為重。為得人心,盡量減少殺戮,所以中華傳統奉行尊王黜霸,重人道和平。

常說中國人愛好和平,並非虛言,因有文化的淵源。但也有流弊,尤其從趙宋以來,重文輕武,所謂「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疏於武備,以至於在近代遭遇到列強入侵,無力抵抗,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使史家雷海宗埋怨中國的「無兵文化」。不是沒有兵,而是有欠尚武之風,自當反正。然而現代中國並未矯枉過正,韓戰、越戰,中印邊境之戰,珍寶島爭奪戰,無不是避戰不成,毅然出戰,勝而不驕,喜馬拉雅山麓痛擊印軍,大勝而撤軍,尤見王道古風。

相對而言,泰西文化尚武,以力為尊,古希臘為美女海倫戰爭經年,雖死傷累累,引為美談,與漢廷昭君和番,以親弭戰言和,截然異趣。到了近代,演化論倡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弱肉強食,以強淩弱,提供理論依據,於是而有列強的海外殖民主義,相互爭奪,睚眥必報,重交刃,逞奇譎,引發空前的世界大戰,而亞非拉弱小民族久遭奴役,至今遺恨猶在。

大英殖民帝國有好戰本質

英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在位70年,以96高齡於今年的中秋節前兩天辭世,西方世界大肆報導、倍加讚譽,卻少提到在她名下殘暴的老牌殖民帝國,導致以百萬計生民的死亡。

美國黑裔女教授安雅(Uju Anya)於女王屍骨未寒之際,就在推特上毫無顧忌的說:在她名下的帝國盜竊、攻擊、種族滅絕,無所不為,願她死後「痛苦至極」!因其言辭不合時宜迅被刪除。但類此負面言論,也見諸南非的第三大政黨「經濟自由戰士」(The Economic Freedom Fighters),該黨指控女王自1952年登基以來,她的聯合王國留下對世界約百萬人非人道的、殘暴的遺產,所以她的死亡重新喚醒了非洲歷史的悲劇。

英國王室於19世紀初控制南非後,原住民既不能安居,更享受不到任何樂利,財富只為王室累積。無可諱言,英國屢次在非洲發動戰爭,如以極其殘忍的手段鎮壓肯亞的茅茅起義(1952-1960),當時伊莉莎白已是女王。更不用說在歷史上,英國從非洲販賣以百萬計的黑奴,給非洲人民帶來痛苦、離散及死亡的非人道待遇。英國並通過東印度公司掠奪印度的財富,漠視印度於1943到1944年間,發生嚴重的饑荒,哀鴻遍野。英國壓迫中美洲島民也罄竹難書。

女王在位70年間不曾承認英國的侵略行為,更未對殖民地人民的暴行道歉,不願賠款,所以正義仍未伸張。連澳洲有原住民血統的女教授奧蘇利文(Sandy O’Sullivan)也指控:伊莉莎白二世不是殖民主義的旁觀者,而是建構者,她的靴子同樣踩在我們的身上。帶有愛爾蘭血統的英國著名足球選手辛柯里爾(Trevor Sinclair)直說:女王讓種族主義陰魂不散,且加以助長,黑種人、黃種人為何還要悼念她?此言也因遭時忌而被迫刪除。英國伯明罕城市大學教授安德魯斯(Kehinde Andres)也稱不願悼念女王,因為她每日都要面對「組織性的種族主義」(the institutional racism)。這些負面評價至少證明絕非「舉世哀悼」。

對中國而言,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為列強入侵的罪魁禍首,近年又聽命華府,被訓斥5小時後不得不犧牲己利,打壓華為,棄約背信。女王逝世,北京發表悼唁已盡禮數,卻有華人覺得太四平八穩,有欠感情,更抱怨被殖民的香港沒有感性的表示。香港被英國殖民150年,由倫敦派任港督統治,收刮財富無數,卻有港人「抗中懷英」;日本殖民台灣,血淚斑斑,卻有台人「哈日抗中」。黃種人對白人的欺凌不如黑種人敏感,可見一斑。

女王雖是虛君不干政,作為文化與精神的象徵,行禮如儀,有人說她「鞠躬盡瘁」,比作過勞早逝的諸葛亮,可作笑談!然而她畢竟是殘暴帝國的元首,雖不干政,也得背負暴政的罪責,這也是許多曾被欺凌的民族不願放過她的原因。她幸而長壽,卻親眼看到「日不落國」淪為日薄西山之國,可謂不幸。留下的所謂大英國協,不過是被迫放棄殖民地後的顏面安排,完全是虛有其表,解散或不解散,無足輕重。我的結論是:「七季英王終謝幕,蕭條島國已無春,高樓起塌皆親見,舉世猶憐素位人」。

美利堅是英帝國的女兒

美國自二戰之後,取代英國在西方的領導地位,也繼承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好戰,為了圍堵蘇聯集團,發動長期冷戰。冷戰之後儼然一超,更加不可一世。《孫子兵法》有言:「勝而不修其功者凶」,凶者,浪費勝利果實,遺患於後來之謂。華府於冷戰之後,不僅繼續大增軍備,而且不時長臂管轄,到處鼓動顏色革命,入侵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所謂「和平紅利」為之破滅。

美國好戰不只在軍事上,商戰也毫不手軟,即使對付由美國控制的日本,眼見其經濟崛起,也不惜打壓,使日本一蹶不振。當歐元崛起,有威脅美元之虞,便在歐陸製造事端,轟炸南斯拉夫,影響到歐洲的經濟。阿拉伯人受美國之侮既久,其極端分子以極端的自殺手段,炸毀紐約地標及五角大廈,傷及無辜,舉世震驚。美國發動反恐大戰,對恐怖分子趕盡殺絕、嚴刑招供,天涯海角追殺罪魁賓拉登,然絕不反省恐怖分子何以處心竭慮,不惜以性命相搏的緣由。

美國反恐10年,回頭驟見中國和平崛起,財力軍力蒸蒸日上,感受到莫名的威脅,又要抑制打壓。川普開打瘋狂的貿易戰,結果損人害己更甚。拜登上台後感到單打獨鬥不給力,於是拉幫結派,環球走透透,圍堵中國,但不論7國聯手、四方會談、印太經濟架構、東亞南美峰會,奧克斯也罷,莫不雷聲大雨點小,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情急之下不惜大打險牌,險牌何牌?台灣牌也。險在哪裡?兵凶戰危也。

台灣要追隨美國求戰嗎?

美國打台灣險牌,雖知與核子大國避戰,但並不在乎台灣能否避戰。何以知之?美國鼓動烏克蘭加入北約,誘發普丁動武,明知入侵如箭在弦,仍任其放箭。但華府明言不會軍事介入,以避免毀滅性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然而並不在乎俄烏開打,也毫不掩飾明言:想借烏戰來消耗俄軍的實力,另以鋪天蓋地的經濟制裁,以搞垮俄羅斯。未料制裁不彰,俄國未垮,但已害慘歐盟諸國。

華府的陽謀路人皆知,但蔡政府不僅不知,反而誤以為美國抗中,有助於保台,而不悟會為美國打代理人戰爭。最近中俄共同表示,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華府更不可能與兩個核子大國軍事對抗。美國佬要避戰,但讓斐洛西訪台,並在國會搞「台灣政策法」,嚴重抵觸中國的紅綫,全不把中國人不吃這一套擺在眼裡,能不引起華府在玩誘發俄烏戰爭手法的聯想?

不過,華府想逼北京武統,以便消耗中國大陸,可能打錯算盤,以大陸軍容之盛,以台灣備戰之不足,台海之戰未必會消耗大陸太多。竊以為北京至今不願武統,非不能也,是不為也,不為的原因是尚把我們當同胞看待也。如果數典忘祖,不願作中國人而逼戰,只有自作孽不可活了。島上愚民口口聲聲抗中保台!須知要抗中而勝,才能保台,敗則滅台,更弔詭的是:明眼人皆知,即使慘勝也是毀台。識者應知:海島「無所往者,死地也」。

要避戰,必得先認清現實。台灣不是「偶然的國度」,而其來有自,來自中國內戰的遺留。內戰不可能不終結,北京從未放棄統一,由於國力的大增,統一的意志有增無減,並與中華民族復興相結合,不能和平統一,最後只有武統,所以無論民進黨的台獨,或國民黨的不統,都是在求戰。令人擔憂的是,在美國的鼓動下,在美台「堅如磐石」的迷惑下,在朝在野多重備戰而輕避戰,避戰而不正視現實,不免徒託空言而以為無慮,無慮容易麻痺,又不知敵情,必為敵所擒。我們願意被華府牽著鼻子,當反中的急先鋒嗎?

(作者係本刊主筆、退休歷史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汪榮祖
  • pages: 26
  • 標題: 要避戰還是求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