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派經典好戲繚繞北藝中心│陳淑英

梅派經典好戲繚繞北藝中心│陳淑英

兩岸三地知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魏海敏,於8月12至14日三天,在新開幕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連演《洛神》、《霸王別姬》、《穆桂英掛帥‧捧印》等三齣經典好戲段子,精練展現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之「梅派精髓」。

20220301584064

魏海敏出身海光劇校,個頭適中、扮相美、嗓音好、聰穎、亮眼,集各種好演員條件於一身,總括一句話,就是傳統戲曲界,被人欣羡為「天生祖師爺賞飯吃」的好角兒。她演傳統老戲,也演新編京劇,是表演藝術界最知名美麗的馬克白夫人、也是作家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2007年榮獲國家文藝獎肯定,實力毋庸置疑。

1991年拜師梅葆玖

魏海敏最被佩服、最被樂道的是,她在海光國劇隊時期,已是京劇迷心目中的第一名旦。不過因為自身追求完美性格使然,她老覺得自己所學不足。1991年兩岸開放,她就到大陸,拜梅蘭芳之子梅葆玖為師,成為梅派嫡傳人梅葆玖的入室弟子,潛心研習梅派藝術。

北京「梅蘭芳紀念館」有一面刻著梅門弟子的牆板,「魏海敏」三字就在第三代傳人第一位。梅葆玖2016年辭世,但梅派藝術長存。魏海敏此次演出主題訂為「在梅邊之緣」,正是情懷跟隨在梅葆玖身邊學戲的種種,紀念拜師31年師生緣。

魏海敏此次精演的三齣梅派戲段子,其中《穆桂英掛帥‧捧印》更是梅蘭芳生平最後一齣戲。抗日戰爭時,梅蘭芳為了不替日軍演戲而蓄鬚明志,多年沒演新戲,直到1959年才推出《穆桂英掛帥》,而「捧印」這一折,「我不掛帥誰掛帥,我不領兵誰領兵」,是年近半百的穆桂英,擔心自己無法擔起統帥重任,接下帥印後有一大段惶恐不安的「九錘半」表演,最後一個大甩袖穩穩托舉印信,掀起天風海濤氣勢。對穆桂英而言,保家衛國是使命責任,對梅蘭芳而言,投射了藝術創作是他一生的價值。就在梅蘭芳為自己量身打造出這齣戲的兩年後病逝了。

為了在傳統與創新間,突出傳統韻味,魏海敏做了小小的跨界合作演出。她在每場演出前,各加了一小段引子,做為破題,第一天是「舞者張逸軍的舞蹈《洛神引》」。第二天是「采風樂坊演奏《虞兮夢》」。第三天是「台北曲藝團評書《楊家魂》」。三段前引各約20分鐘。這樣的破題式引導演出,令觀眾耳目一新。

演出同時,還展出魏海敏在疫情期間學習手繪的「京劇水墨人像畫」5幅。京劇水墨人像畫是透過電腦將劇照描出線條與輪廓,再用水墨上色。5幅畫作,有這次演出的3位主角,再加上《金鎖記》的曹七巧、《鳳還巢》的程雪娥,都是她深受歡迎的戲中角色。

20220301584065

北藝中心吸睛但負評如潮

此次演出,魏海敏除了回顧在梅葆玖身邊幾十年所學,同時也將好戲作為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開幕獻禮。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自籌建開始即經歷許多困難,終於2007年成功編列經費、啟動行政流程,辦理國際競圖,2012年動工,前後耗時10年,於今年3月中旬啟動試營運。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劍潭路上的北藝中心,由世界知名建築大師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自興建以來,一直受到外界高度關注,特別是外觀的球體造型,十分奇特,被取了各式各樣有趣的綽號,像是皮蛋豆腐、貢丸米血百頁,由於外觀奇特及內部設計新穎,2021年被CNN評選為「全球最具顛覆性8大建築」之一,以及TIME雜誌「世界100大最佳景點」。

北藝中心斥資60幾億打造,量體大,一樓廣場開放留給大眾,內部有一座1,500席的大劇場外,另有兩座800席的中廳院,其中一廳為鏡框式舞台,另一廳則為可以調整舞台區及座位區的實驗劇場空間。

號稱國際級場館的北藝中心,自公布設計圖、動工以來,即受到高度關注,而今已成為台北市著名地標性建築,也讓表演藝術界多了一個亮麗的表演場地。但它自試營運以來就爆出不少問題,例如座椅太小、座位前後排間距過窄、劇場內階梯過陡,對中高齡或行動不便者極不友善;才開幕沒多久,部分座椅就破損了。

這次演出時,劇院還廣播「為了補救座位破損問題,每週會更換一排座椅」。此外,高樓層部分位置區,竟出現機器運轉嗡嗡聲,雖然不至於很大聲,但只要鑼鼓稍歇,便會聽到嗡嗡聲,這樣的低頻干擾實在惱人。

北藝場地雖令人詬病,但看著台上魏海敏努力將畢生鑽研梅派藝術、型塑梅派角色的心得,用更大胸襟經營梅派藝術舞台,讓更多人知曉梅派戲,傳承梅派經典,她這份虔誠用心已然感動人。至於那些破損的座椅、難走的階梯,找廁所像走迷宮的困惑尷尬,就不去理它們吧!

附加資訊

  • 作者: 陳淑英
  • pages: 85
  • 標題: 梅派經典好戲繚繞北藝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