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效應加快統一步伐│花俊雄

裴洛西效應加快統一步伐│花俊雄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不顧中國7次的嚴正警告,一意孤行於8月2日竄訪台灣。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隨即宣布,自8月4日至7日在台灣東西南北6個區域進行聯合海空演訓,在台灣海峽進行遠端火力實彈射擊,在台灣東部海域進行常導火力試射。

20220301584017

從地圖上看,這6塊海域涵蓋了台灣海峽南北、巴士海峽、北部的東海及東部的太平洋,對台灣形成包圍及封鎖之勢,把基隆港、蘇澳港、花蓮港、高雄港與左營港等港口的出入航行路徑團團圍住。

台灣海峽已經「內海化」

解放軍的三天演訓,依序架構出解放軍對台演訓背後的戰略設想。4日主角是飛彈與火箭炮,重點為精確打擊和區域拒止。5日主角則是海空軍,重點則是制空作戰;6日主角又是海軍,重點則是對陸打擊、對海突擊。演訓在72小時內完成台海封鎖,同時奪下制空權和制海權,建立海上輸送帶,讓外軍無法在72小時內進入台海周邊支援或介入戰場,演練解放軍長久以來快打、速決、損小、高效的戰略指導。

在此次演訓中,陸軍的遠火系統射程可覆蓋台灣全島,而且專門對著所謂的「海峽中線」以東打,這表明過去只能炮擊金門,現在火箭炮隨時可以覆蓋台灣全島,想打哪裡就打哪裡,而且可以放量打。解放軍的機艦也已越過「海峽中線」,海軍貼近台灣海岸線,離花蓮港不到12公里,花蓮和平電廠的煙囪清晰可見;軍機亦可俯瞰中央山脈。台灣海峽已經「內海化」,解放軍的機艦繞台巡航,也變成進入自己的領空、領海。今後這種情況將成為常態。

面對解放軍如此反應佩洛西的竄訪,美國的應對與1995年至1996年的台海危機時截然不同。那次,美軍以自越南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武力回應解放軍的軍演,派遣多艘軍艦,包括「獨立號、尼米茲」號兩艘航母駛往台海附近,迫使中國軍演中輟。回顧過去,多名美國前任和現任官員坦言,當時的解放軍「技術含量低、行動遲緩、無法與美國軍隊相比,海軍和空軍表現平平,不能冒險遠離中國海岸線。」

不過,現在美國軍事專家幾乎都同意,中國軍隊已今非昔比。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去年曾將中國軍力的迅速提升稱為「戰略地震」;他說「我們正在見證,世界所看到的全球地緣戰略力量最大的變化之一。」美國退役四星上將、前北約盟軍最高指揮官塔夫里迪斯(James Stavridis)則表示,中國現在的軍事實力「非常可怕,特別是在靠近本土水域,尤其鄰近台灣的地方。」這些官員估計,現在中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包括殺傷性導彈、龐大的海軍和日益強大的空軍。面對這樣的對手,護航的「雷根號」也不敢貿然滋事,調頭就走。

中海軍改變西太平洋平衡

受到1995和1996年台海危機的刺激,2002、2007和2012年中共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分別提出實施海洋開發、發展海洋產業和建設海洋強國的任務。在20多年中,中國現代化的驅逐艦、護衛艦、新型潛艇、航空母艦、主戰飛機等主要作戰平台,以及動力、雷達、導彈等各個載荷模組和武器系統等,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因此,有人說「中國龐大艦隊正打破太平洋地區力量平衡」,相對保守的說法是「中國海軍至少會改變西太平洋地區的力量平衡」。

美國海軍智庫多次表示,現在西太平洋開始有兩隻海軍,而不再只是美國一隻海軍,南海和東海主權爭議已變成中國海上力量的擴張問題。美國CNN曾根據美國海軍情報局的資料透露,截至2020年底,中國海軍現役的軍艦數量為360艘,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艦隊。預計2025年將增加到400艘、2030年425艘。而美國海軍2020年只有297艘,未來數年內連達到313艘的預定計畫都很困難。不過報導認為,中國海軍的整體戰力仍不如美國,「美國海軍共有33萬人,中國海軍只有25萬人;美國海軍軍艦的噸位和攻擊能力,以及核潛艇數量都超越中方。」

2019年12月20日,美國國防部評估,中國海軍實力已超出近海區,達到第二島鏈,即從菲律賓到關島之間的廣大海域。這份報告指出,中國海軍在近海區,也就是第一島鏈,主要範圍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沖繩島鏈內外海域及太平洋北部海域內是一支難以匹敵的軍事力量。

近海的戰略態勢關係到中國主權及領土完整,關係到中國的戰略及發展安全。東亞近海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確保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統一、防止朝鮮半島出現與中國敵對的政權、捍衛釣魚島及南沙島礁的主權、維護中國進出大洋通道的安全,是中國的核心地緣目標。

將確保台海戰爭的勝利  

長期以來,中美之間的安全摩擦主要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內,也就是攸關中國的核心利益地區。美國海軍需要全球部署,而中國海軍只要集中在西太平洋、南海和北印度洋的主要作戰海域,在這些地方,美國海軍從艦艇數量到噸位,都不高於中國海軍。在台海及鄰接海域,中國海軍不僅是主場,而且是在保衛國家的存亡;美國海軍則只是在客場。而且,中國從來不想消滅美國在太平洋的存在,而只是要確保台海戰爭的勝利。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國海軍不可能將兵力全部壓到中國周邊海域,戰時增援有時間問題,美國海軍從大西洋調集到西太平洋耗日費時,是否趕得上救援就是個大問題。

不僅如此,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ASBM)將改變整個遊戲規則。借助這一利器,中國海軍在涉及周邊亞洲國家的問題時得以進一步實現目標。ASBM射程高達2,500公里,這意味著若美國艦隊越過北起日本,南達巴布亞新磯內亞的第二島鏈,就有可能遭到打擊。ASBM的攻擊,甚至僅以此威脅,便足以嚇阻遠道而來的美國艦隊,使其不敢冒險深入這一海域;倘若美國一意孤行,必將引發嚴重事態。藉此,美國將不敢介入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周邊海域。

反介入與區域拒止戰略

倘若中國欲將美國鎖閉於其周邊海域之外,可以採用「反介入與區域拒止」戰略,即綜合運用一切軍事與非軍事的手段,延遲美國及其盟軍抵達戰區的時間,阻滯或斷絕該力量使用本地區基地的可能,並使敵方之力量投射工具(如航母)盡可能遠離戰區。它展示了中國將如何阻止對手介入其近海爭奪區,並獨占中心國家在開發海洋資源、人力及其他方面利益時的有利條件。這一戰略是以讓北京獲得在遠離美國本土對抗美軍的能力。

隨著中美軍事差距的縮小,美國維持亞太地區的軍事優勢將逐漸被抵消。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和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奧漢隆(Michael O’Hanlon)分析認為,按照中國將70%的軍事資源部署在中國東部、美國將60%軍力部署在亞太的計畫,未來雙方將在距離中國海岸線約1500-2000海里處,形成相對穩定的軍力對比態勢,從此美國將失去西太平洋地區軍事的主導權。介入東亞,對美國來說,已經不是那麼想當然耳了。

20220301584018

軍演加速了統一的步伐  

此次解放軍演訓主要科目是聯合打擊、封鎖和反干預等三項戰役,實際上是武統的序曲。在國防專家中,關於中國能否完成這三項任務的能力幾乎沒有爭論。無論是美國增強其地區基地韌性,還是台灣的導彈防禦系統,都無法與大陸彈道導彈和巡弋飛彈相提並論。大陸可以迅速摧毀台灣的關鍵軍事和基礎設施,阻止其糧食及能源進口(台灣60%的糧食和98%的能源依賴進口),切斷其互聯網接入,並無限期地維持這種封鎖,這會是大陸逼迫台灣就範的首選戰略。

這次演訓表明,北京有能力隨意重複並加強類似的回應。美國國防部政策次長卡爾(Colin Kahl)表示,北京一再穿越海峽中線,逼近台灣的海岸線,是切香腸式地創造新現狀。今後美方若以切香腸式掏空一個中國政策,大陸可用切香腸式地壓縮台灣的戰略空間,並讓台軍疲於奔命。

裴洛西竄訪台灣引發解放軍圍島演訓,不僅震懾了台獨分子,也向國際社會表明,北京維護領土主權的實力與決心。中國的行動不僅促使聯合國重申第2758號決議,也獲得了160多個國家的支持。由此看來,裴洛西竄訪台灣非但未阻礙兩岸統一,反而加快了統一的步伐。

(作者係旅美政治評論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花俊雄
  • pages: 26
  • 標題: 裴洛西效應加快統一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