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不應補貼業者欺負消費者│王有康

蔡政府不應補貼業者欺負消費者│王有康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經濟恐慌,蔡政府這時不應該出手干涉市場自動調節機制,而應讓市場價格機能充分發揮,當大家都不買香蕉或抵制貴得離譜的水果切盤,超商的香蕉售價自然會從目前一根20元降價到8元以下的合理價格。

20200790319

經濟學「定錨效應」提到人們在判斷事物上,常常會不知不覺間過度依賴已經事先存入大腦的資訊,比如看到高速公路塞車就會毫不猶豫地下高速公路,改走一般道路,因為經驗法則告訴我們「一般道路比較不會塞車」,但實際開一趟就會發現,一般道路塞車情況可能比高速公路還要嚴重,可見,這個「心錨」也是誤導人們做出不合理判斷的因素。

抵用券只會造成生產剩餘

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爆發,蔡政府打算推動為期一年600億元的紓困方案,初步規畫在指定地區發放「振興抵用券」給餐飲業、超商超市零售店、夜市、商圈、賣場等使用,相當於「指定使用項目的折扣券」。比較這次蔡政府發放補貼券的措施,與2009年馬政府為因應美國雷曼兄弟事件,導致全球金融海嘯所發放約830億元的消費券,兩者在性質上可以說完全不同。

消費券發放的對象是全體人民,等同於現金,不限定消費用途,主要用意在於刺激台灣整體消費、振興總體經濟,另一方面,由於當時每個國人的購買力增加了8,000元,商家也因此而雨露均霑。從經濟學理論來看,消費券的發放可促成「消費者剩餘」(紅利)與「生產者剩餘」(紅利)同時增加的雙贏局面。但發放「振興抵用券」只會創造生產者剩餘,卻無法創造消費者剩餘。所以2009年的全民消費券對社會全體人民來說,效益高於振興抵用券。

另外,從西方經濟史來看,經濟學之父凱因斯主張當經濟蕭條時,政府可以減稅或想辦法提高民間消費刺激社會需求,如此可因消費支出增加,透過乘數效果,產生較高的GDP。此次,蔡政府的振興抵用券則是直接挹助特定產業的商家,而不是發放給全民來消費,兩者性質完全不同。蔡政府這次沒有採取減稅方式,而是以發放振興抵用券,基本上不能轉讓流通。

抵用券無法創造消費剩餘

弔詭的是,蔡政府稱許多因為疫情而受創的產業,竟然包括連鎖超商、連鎖超市等。台灣超商密度全球第一,比郵局還多。其實,1月下旬疫情爆發以來,到超商超市購買日常用品的消費人數並未大幅減少。而且,政府在發放振興抵用券之前,應先解決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超商的民生用品價格貴得離譜,例如一根香蕉產地只要4元,在沒有颱風、肥料及工資都未漲價,全台超商賣的香蕉卻要20元,估計應該是下游超商每一小段時間就悄悄地把售價抬高有關。

現在許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和藍領工人,每月所領薪資多是基本工資上下,不僅兩根小香蕉就要35至40元,一小盒蘋果、蓮霧切盤售價也將近70元,連一顆小小的茶葉蛋竟然也要價10元,就算把蛋的電費與水費和烹煮成本算進來,也頂多不過5元。而且,各超商超市同業不採取降價方式競爭,而是很有默契地跟漲不跟跌,結果受害的是全民消費者,請問如果這不是聯合哄抬價格,把消費者當凱子,那什麼才是呢?蔡政府難道不能管管這些超商超市?

一般市場的訂價方式有平均成本定價法、平均成本加利潤定價法、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定價法,其中平均成本定價法因訂價最低對消費者最有利,但賣家利潤較低;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訂價法,每單位的銷售價格減去成本的正價差最大,對賣家最有利。觀察近年來台灣超商超市的訂價,顯然已從「平均成本加利潤定價法」,轉變成「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定價法」。

政府應查緝、抑制物價

如上所述,商品價格與工資具有「價格齒輪效果」,也就是價格有易漲難跌的心理「定錨」效應。此次由於新冠病毒疾病疫情影響經濟,未來的不確定性升高,許多勞工被迫放無薪假或被迫減少工時,造成收入減少而減少消費,相較於雇主,勞工更需要政府補貼,以保障其維持基本生計才是。

換句話說,蔡政府現在要做的,不是發「振興抵用券」給超商等店家打氣加油,而是嚴加查緝全台超商是否有聯合壟斷拉抬價格,或追查夜市、便當店、餐飲業者是否有聯合壟斷、惡意調高民生物資價格的托拉斯行為。這當然需要《公平交易法》及《消費者保護法》(棒子),與道德勸說(胡蘿蔔)齊用,讓超商自動將許多貴得離譜的商品調降到合理價位,如此一來,才能真正保障消費大眾的權益。

(作者係台灣網路大學校長)

附加資訊

  • 作者: 王有康
  • pages: 54
  • 標題: 蔡政府不應補貼業者欺負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