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看美日安保同盟一甲子│李中邦

從日本看美日安保同盟一甲子│李中邦

《美日安保條約》是日本投身美國陣營的「賣身契」,從此註定了日本的戰略立場,及當美國代理人的角色。該約今年正逢簽署60周年,日本在其中的得失冷暖,恐怕是點滴在心,有口難言。

20200790314

現行《美日安保條約》是1960年1月19日由現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當時的日相岸信介與美國總統艾森豪在華盛頓簽訂定的,沿用至今沒更動過。該約取代1951年9月8日跟《舊金山對日和約》同一天所簽的舊安保條約。由於舊約是在美國占領下進行談判的,因而追認了美軍占領體制,且有許多有利美國,而損及甚至屈辱日本國家尊嚴的條款,譬如第1條就寫著「日本允許美軍有部署在國內的權利」、「駐日美軍因日本政府的請求,可鎮壓內亂、騷動」等內容。

美日基軸為日本外交主幹

新約明確了美日的角色分擔,共有10條,其中第5條規定美軍防衛日本的義務;第6條規定日本允許美國陸、海、空軍駐紮日本,以及可使用日本基地、設施。雙方同時還訂了《美日地位協定》,明記基地使用範圍、期限,更制約了日本的警察權,美軍在日本犯罪或發生事故,未必會受到當地法律究責,說穿了,就是美方有某種程度的「治外法權」。

戰後美國跟60多個國家訂有各式各樣的相互協防條約(北約、美韓、美菲、美澳紐、美-中南美),而美日安保卻是日本與外國唯一的軍事同盟關係。日本自此等於選擇了「美日基軸」作為對外關係的主幹。

岸信介修約時,社會黨等左派團體及學生持反對立場,並掀起激烈的「安保鬥爭」,國會遭遊行抗議隊伍包圍,艾森豪也取消了訪日行程,岸信介在國會強行通過新約後立刻辭職下台。

美蘇冷戰期間,美軍持續駐日,將日本當作反共的「防波堤」。日本的國防安全仰賴美軍的嚇阻力,自衛隊成立於1954年,其功能為「專守防衛」。由於日本專心振興經濟,1971年就成為僅次於美、蘇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1986年更超越蘇聯。1980年代,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到了令美國眼紅的程度,美國遂一方面打壓日本經濟,一方面要求日本在安全上多做「國際貢獻」。

自衛隊開啟海外派遣

1991年波斯灣戰爭時,日本基於憲法的限制,未派遣自衛隊參與,但捐了130億美元給以美軍為主的多國籍部隊,卻仍被國際社會批判沒有人員的貢獻,於是日本防衛政策出現大轉彎,戰爭結束後兩個星期,日本政府就派出掃雷艇到波斯灣掃雷,開啟了自衛隊首次海外派遣。先例一開,日本的「國際貢獻」幾乎都是在配合、協助美國。

1996年4月,美國總統柯林頓與日相橋本龍太郎發表的安保共同宣言中,提出「維持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開始擴大區域。1997年修改防衛合作新指針,又訂定「日本周邊有事(發生戰爭)時,做美國的後方支援」,一度想以模糊的地理概念將台海包括在內,後來顧慮中國大陸的反應,才改以周邊事態的性質來判斷。

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在國際社會中,日本小泉純一郎首相最先表態支持美國小布希總統打「反恐戰爭」,並派出自衛隊去印度洋供油。2003年伊拉克戰爭,日本也派出陸上自衛隊支援人道復興。

小泉確認「同盟」關係

關於安保條約軍事上的角色,起初日本還遮遮掩掩。由於二戰時,日本與德、義結成的三國攻守軍事同盟遭到慘敗,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外交藍皮書、防衛白皮書,雖已出現「同盟」字眼,但日本福田赳夫首相1977年、大平正芳1979年訪美時,僅淡淡提及;1981年美日共同聲明中「美日兩國的同盟關係」成了正式文件,然而,時任首相的鈴木善幸還是堅稱「沒有軍事關係」,之後日本好幾任首相在公開場合也都不用「同盟」,而用「美日安保體制」,直到小泉才確認美日「同盟」關係。

此後,美日安保不斷深化,日本在美國明示、暗示,或在美國力有未逮、不便出面的地區,為分擔美國的戰略企圖介入國際事務。此後兩國一起將「同盟」推升、誇耀為印度、太平洋和平與安定的基礎、是此區域國際社會的「公共財」。而日本自衛隊的裝備、訓練、指揮也盡量與美軍「一體化」;透過赴海外參加聯合國維和活動、救災、護船,練兵、情蒐,也間接地在抹掉世人對戰前日軍的印象。

陸、海、空自衛隊的活動範圍溢出國境,到處「趴趴走」之外,現階段美日安保合作尚擴及飛彈防禦、網路作戰、太空監視、航海安全巡弋、救助自然災害。近年日本更與英、澳、印度結成「準同盟關係」,在北約開設政府代表等來補充美日同盟。

美日同盟副作用多多

當然,美日同盟並非一路和諧,事實上,日本因與美國同盟,面臨著不少頭痛或尷尬的狀況。

一、卡住日俄交好的咽喉。戰後日本與蘇聯及後繼的俄羅斯始終只有共同宣言而簽不成和平友好條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日俄間有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領土問題,日本堅持索回後再談和約。而俄國則疑懼一旦歸還島嶼,要是日本讓美軍在近在咫尺的島上設基地,豈不麻煩?日方雖解釋「設立地點須日本同意」,但俄國不接受。國際間很清楚,日本在美日同盟中只能俯首帖耳。因此,日俄「北方四島」談判一直沒有進展,也沒有和平友好條約。

二、琉球(沖繩)居民反美、反日本政府。琉球只占日本總面積的0.6%,卻聚集了70%的駐日美軍基地。美軍軍紀、作業訓練的噪音,令當地居民不堪其擾;1995年發生美軍士兵對小學女生施暴事件,加上日常層出不窮的騷擾、糾紛案件,使得琉球反美情緒高漲,縣府槓上美軍和日本政府,要求基地搬遷。日本本土民眾也普遍有一種矛盾的心態:需要美軍協防,但堅決排斥基地設在自己的社區。

三、日本負擔的美國駐軍費節節攀升。川普從競選到就任,不停喧嚷「日本被攻擊時,我們會犧牲一切為其戰鬥」、「但美國被攻擊時,日本不會幫我們」,指稱只有美國「單方面的義務」,吹響了日本安保「搭便車論」。這迫使日本費盡心思迴避美方的指責。

2019年日本負擔駐日美軍的預算為3,888億日圓,其中「體諒補助預算」達1974億日圓。防衛省近期試算,日本負擔的比率為86.4%,美國僅一成多。但川普政府非但不嘴軟,還加壓進逼。美國《外交事務》2019年7月號報導,時任國家安全顧問的波頓要求,日方的「體諒補助預算」應上調4倍到80億美元。如果負擔額增加4倍,就超過駐日美軍的總經費。如此獅子大開口,實際上是要日本不僅負擔美軍駐日,對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展開也得買單。

「體諒補助預算」是1978年防衛廳(防衛省前身)長官金丸信,決定負擔在美軍基地內工作的日本人薪水而開始的。未料,後來竟成了美國敲竹槓的項目。美軍駐紮費特別協定2021年3月底為更新期限,日本又得戰戰兢兢等著美方開口了。

日本沒有擺脫美國的本錢

美日安保同盟,確實造就了戰後日本的安全與經濟繁榮,但日本也付出了巨大代價。美軍基地在日本猶如「國中之國」,作戰指揮權及一切決定權、主導權皆在美國手裡,日本只是配角。現在雖有九成日本國民支持自衛隊的存在,但當2015年安倍解禁集體自衛權時,連執政團隊裡的公明黨都擔憂,自衛隊的活動範圍會不會無休止地擴大?日本會不會因安保條約捲入美國的戰爭?

再者,川普主張「美國優先」,帶起各國「本國第一」的風潮,美日兩國的紐帶並非沒有動搖的可能。日本最想做到的是,在與美國取得均等的利益下維護同盟既不能太靠近,也不能疏遠。畢竟,日本仰仗美國一甲子了,根本還沒有擺脫這座靠山的本錢。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中邦
  • pages: 41
  • 標題: 從日本看美日安保同盟一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