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下的中日關係│李中邦

新冠肺炎下的中日關係│李中邦

全球國家鮮少有機會同時面對相同的麻煩和考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就像一面鏡子,既反映了每個國家的應對方式,也折射出國與國的關係、國民間的真實互動乃至政客的修養。而從疫情來審視中日關係,亦能呈現其真實面貌。

20200800413

中、日兩國開始面對新冠肺炎的時間,先後差僅一個月。2月上旬,日本即面臨停在橫濱港「鑽石公主」號郵輪發生疫情的問題,但一方面為了防範疫情登陸,一方面拘泥於國際法上的旗國主義,而猶豫不決。

應對鑽石公主號疫情失誤

由於該船籍屬英國,經營航運的則為美國企業在日本的分公司;依據《國際海洋法公約》,在公海上,船旗國有「排他的管轄權」,可干預取締的僅有海盜行為、販賣奴隸、無照廣播、沒有或偽造國籍等例外情形,但並沒設想到傳染病該如何解決。日本認為,日方沒有因應感染擴大的權限、義務,有義務的是英國;厚生勞働相加藤勝信在國會表示,「是誰擁有管轄權,並不明確。不光是日本,未來國際社會必須梳理一下。」

於是就在不讓船上3千多名旅客、船員下船,檢測數少又緩慢的情況下,造成疫情在郵輪上蔓延,等到遭國際社會指責後,才讓旅客下船、各國派機接人,確診數就竄升至696人,使得日本大損防疫先進形象。而日本疫情亦因來自歐美各國的旅客及返國國民出現破口。

日本到2月16日才在安倍首相官邸召開首次新冠肺炎對策的專家會議,由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厚生勞動省、內閣官房新型流感對策室等組成,協調各省廳因應。該作法與中、韓由中央政府調控相差很多。而且,感染症研究所的規模、編制與權限比美國的疾管中心(CDC)小很多,資訊收集及風險評估都得依賴世衛組織(WHO)。換言之,這個臨時編組並沒有一個專司感染疾病的司令部,因此反應較遲緩。

東京奧運有可能延期

進入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美乃至全球快速蔓延,NBA、MLB及歐洲足球錦標賽等賽事不是停賽就是延期。對日本而言,壓力更大的是預定7月24日開幕的東京奧運。畢竟就算日本疫情止歇,若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尚有疫情,一樣會干擾到賽事。

只是,日本未料到,川普沒事先打聲招呼就於3月12日建議「東京奧運應推遲一年舉辦」,嚇得安倍跳出來表態,聲言奧運將如期舉行。因為如果奧運生變,8年多的準備和126億美元的鉅額投資會損失慘重。然而,因多國要求延後,加拿大甚至表明不參加,3月23日安倍首度鬆口,如有困難,不排除東奧延期。

中日官民友善互動

2月中旬,全球129個國家有不同程度限制中國人入境的措施,其中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是限制中國全境的人,而日本只禁湖北、浙江兩省。日本政府、民間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迅速運往大陸,也有不少藝人、企業錄製視頻,為中國加油打氣。

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赴日,先後與安倍、外相茂木敏充、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會談,並和國安保障局長北村滋舉行中日高階政治對話,討論習近平4月訪日事。可惜,疫情逐步擴大,安倍只好於3月5日宣布習近平訪日延期,隨後再表示3月底前,凡來自大陸、南韓的旅客要先隔離兩周,並停止港、澳、南韓的旅客免簽,來自中、韓的班機只能使用成田和關西國際機場。

安倍的決定顯然是受到自民黨內保守派施壓所致。韓國對此反應強烈,也從3月9日起停止日人的入境免簽、日本駐韓大使館發的簽證失效,而大陸卻沒有特別反應,顯示中日高層已事前溝通過。而且,日本疫情上揚後,中國各級政府及馬雲、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也立刻募集口罩、檢測盒等物資回贈日本。

觀光業、產業大受影響

日本觀光業、產業界這回真正體會到中國的重要性。陸客占了日本外來遊客的三成、消費的四成。從1月下旬大陸禁止旅行團出遊海外,日本航空公司、觀光景點周邊的零售店、飲食店皆大受影響。曾嫌「觀光公害」太多的京都,現在也空蕩蕩的。數年前陸客在日本大採購,被商家酸言「爆買」,如今因陸客不來,卻面臨更嚴峻的生存問題。

2003年SARS流行之際,中國大陸僅占世界貿易近6%,而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貿易的主角,占了將近12%,超過美國,且居製造業供應鏈的中樞地位。根據歐洲委員會「國際產業關係表」試算,大陸製造業若減少生產100億美元,對海外影響會高達67億美元。例如:大陸占世界電視、手機液晶面板產能的一半以上,武漢更是其中重鎮,先前日本想趁奧運多生產些液晶電視,現交貨期可能延後。豐田汽車在大陸的四座工廠2月17日後才開工;在武漢的本田汽車和中日合資的東風汽車也於3月12日才復工;大陸的生產減少,自然從日本進口的生產設備、基本零件也會減少。

政客話語歷史會記上一筆

總的來看,日本民間對大陸疫情的反應較其他國家有同理心。日本媒體,包括保守右翼的《產經新聞》,都規規矩矩稱新冠肺炎。不過,日本副總理麻生太郎、自民黨參議員山田宏日前在國會質詢時,刻意稱「武漢肺炎」,凸顯出他們缺乏修養和專業,歷史會記上一筆。

病毒沒有國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得好:現在是相信事實、避免陷入恐懼的時候;是團結的時刻、不是汙名化他人的時刻。藉他的話來觀察中日關係,不難得知,其實官民都有友善、合作的契機,只怕別具用心的政客從中作梗。

附加資訊

  • 作者: 李中邦
  • pages: 38
  • 標題: 新冠肺炎下的中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