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祥與孫中山│劉碧蓉

王敬祥與孫中山│劉碧蓉

金門除以戰地聞名,傳統的閩南建築也很有名,《王氏宗祠》就是知名的民俗文化村。《王氏宗祠》係由從金門到日本神戶發展的華僑-王國珍(1843-1903)所興建,其養子王敬祥(1871-1922)曾追隨孫中山革命,為建立民國而努力奔走。

20210810531

王國珍創辦「復興號」

1868年日本被迫開港,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的王國珍,從金門帶著戲班到長崎發展,除在各地華僑慶宴上表演外,也販售商品。基於《中日修好條規》已簽訂,他決定在大阪、神戶開設「復興號」經營貿易。當他在日本站穩腳步後,家族成員也相繼來到日本,他無子嗣,收下兄弟之子:敬祥、敬火、敬立及敬春四名作養子。其後再聘同鄉的陳興東、周起博來神戶負責海產業務,復興號的版圖逐漸擴大。

1899年前後,王國珍漸將生活重心移往金門山后興建「王氏聚落」。王宅占地1,230公頃,1876年開工,唐山師傅設計,建材來自漳泉等地。聚落先以二房王奕庭的宅第為中心,再往左右擴增,共花了25年完成16棟二進民宅,以及一棟海珠堂鄉塾、一棟王氏宗祠,作為公共空間,合稱「山后中堡十八間」。

海外創業是艱辛的,王國珍一面邀集金門鄉親來日本發展,一面整合四大房成員。他將復興號分為22股,山后祖宅分為16棟,照「房」及「丁」,將產權分給王家四大房子孫,作為維繫復興商號運作與凝聚家族的力量。

王敬祥擴展商業版圖

王國珍在大阪、神戶設「復興號」商社,但1885年才以同鄉黃禮蘭的「廣駿源號」作為保證人,向神戶海關登記註冊。王敬祥就在此年來到大阪,並於1889年接掌經營權,1893年再轉往神戶二號館(海岸通3丁目)工作,該地前臨港灣,後有公園,是神戶外國商號及外國人居留之地。

復興號在此從事對上海等地的船貨及火柴貿易。日本的火柴九成輸往大陸,而阪神的火柴輸出96%是透過華僑來經營,1902年,「復興號」的火柴貿易額在24家華商中名列第15。

華僑出國打拼,血緣、地緣或業緣所組成的公所及會館是支撐華僑的力量。復興號的商業版圖在家族成員及同鄉的打拼下逐漸擴展,但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打入日本社會,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才能嶄露頭角。

1893年阪神中華會館創建時,復興號的捐款雖非最高的1千日圓,但也捐出600日圓之多。其後,為取得會館的土地所有權,福建幫的王敬祥與廣東幫的麥少彭、三江幫的吳錦堂聯名,各出資2萬日圓作為基金,將中華會館法人化,並取得土地所有權。1907年王敬祥被推舉為神阪中華會館第二任理事長,同時還擔任神戶同文學校的副理事長。

1907年,王敬祥等華僑與神戶財界重要人士創建「神戶海上運送火災保險株式會社」,承攬保險業務。1910年起,王敬祥又擔任橫濱正金銀行神戶支部華商的信託代理人,他不僅受到神戶華僑、經濟界的信任,還與瀧川儀作、松方幸次郎、小寺謙吉等日本政治家、企業家、文化界人士維持不錯的交情。

王敬祥支持民國成立

王敬祥身處海外,卻心繫家鄉。神戶華僑多為貿易商人,又是梁啟超等立憲保皇勢力的據點,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本對辛亥革命抱持謹慎的王敬祥,隨著局勢變化,讓他感受到革命勢在必行。為關懷起義後會有人傷亡,他組織了中國紅十字日本分會,熱心參與紅十字救援捐助。又為讓中國早日恢復社會秩序,700名華僑集會於神戶中華會館,成立中華民國僑商統一聯合會,在會長王敬祥的帶領下,募集經費、成立義勇隊赴上海參加起義。

當時南京臨時政府雖成立,卻無法掌握與北方的議和,此時正擔任橫濱正金銀行神戶支部信託業務的王敬祥,除呼籲日本政府早日承認中華民國外,也開始為中日經濟合作奔走。期間,他偕赴日的革命黨員拜會外務省及東京市長尾崎行雄,試探貸款的可行性,更前往上海與黨政要員接洽,擬創辦專營海陸軍軍械、軍用物資的「興業貿易株式會社」,還被邀請擔任為解決財政困難而設立的「中華銀行」在日招股經理一職,可見孫中山對他的信任。

王敬祥支援中華革命黨

民國成立,王敬祥等人率先成立國民黨神戶交通部,響應宋教仁在北京改組的國民黨,並推舉吳錦堂為正部長,他和楊壽彭擔任副部長。

1913年2月,孫中山卸下臨時大總統之職後拜訪日本,3月13、14日,為歡迎孫中山來神戶,神戶國民黨交通部會同神戶各界華僑團體,在中華會館設宴款待孫中山一行6人,不足經費就由王敬祥和陳源填補。王敬祥等人還陪同孫中山拜會中華會館、同文學校、舞子吳錦堂別莊(今「孫文紀念館」)及川崎造船場等地。在中華會館的歡迎會有多達1,500人參加,當時兵庫縣的華人只有2,470人,聲勢之大可想而知。

1913年8月孫中山討袁失敗,與黃興等人亡命日本,並在東京成立中華革命黨。王敬祥除募集資金外,還被孫中山委任為神戶大阪支部長,協助黨員許崇智(福建討袁軍總司令)、劉佐成〈福建討袁軍組織專員)、黃伯群、陳楊鑣、施明、黃展雲等人到福建策畫討袁。該起義雖因計畫不周詳,未能發動,但獲孫中山讚許「足下為國為黨,苦心不已,紉感和似。」

發展實業是振興中國之路

袁世凱死後,孫中山重返中國政治舞台,王敬祥目睹日本因振興實業而走上富強,他和有姻親關係的板橋林家林爾嘉,參與閩省僑領所發起,以調查中國資源,便於開發的「實業討論會」。1917年3月,又加入由神戶僑領所成立的「日支實業協會」,並獲得律師草鹿甲子太郎、日本燐寸(火柴)株式會社本多一太郎等實業家的響應。

王敬祥認為,發展實業是振興中國的出路。他回福建,參與陳清機的「閩南民辦汽車公路股份公司」招股籌建公路的計畫,可惜未及見到泉州至晉江安海的泉安公路完工,就於1922年6月病逝神戶,其事業由長子王重山接掌。

王重山繼承的復興號以神戶為基地,往廈門、上海、天津、大連、營口(牛莊)、哈爾濱及新加坡、安南(越南)、印尼泗水等地擴展,形成一個龐大的東亞貿易網絡。但他經營得並不順暢,還必須償還父親因援助孫中山革命所遺留的債務,照顧12位弟妹的生活外,又受到1937年戰爭的影響,導致在大陸、東南亞的復興號日漸衰退,戰後王家的經濟已大不如昔。

各位到金門旅遊時,不妨前往「民俗文化村」走走。除欣賞王國珍為金門僑鄉打造的閩式祖厝之美外,還可追憶身在異鄉的王敬祥,為關懷祖國,不惜耗盡家產,協助孫中山革命的心境。總之,「王氏宗祠」為中華文化保存了傳統精神。

(作者係國父紀念館退休副研究員)

附加資訊

  • 作者: 劉碧蓉
  • pages: 74
  • 標題: 王敬祥與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