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反攻大陸」到「武統台灣」的反思|汪榮祖

對「反攻大陸」到「武統台灣」的反思|汪榮祖

thumb 4606fd85e8fdf95db2e63783cf2c07c0

今日台灣的七老八十之輩,對「反攻大陸」的口號應該記憶猶新,而今青壯年們卻常聽到「武統台灣」的聲音。過去70年來,現狀不是馬英九所說的「不統、不獨、不武」,而是無法擺脫的「一中框架」。兩岸雙方都有著中國的國號,都是一中憲法。「九二共識」的重點也是「一中」,「各表」是彈性,壓縮彈性,便無共識。沒有共識就增加了危機,但還是擺脫不了「一中框架」。

台獨想要擺脫「一中框架」,但事與願違,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執政那麼多年,口喊反中,卻不敢在行動上突破一中的現狀。川普與中國大陸抗衡,無所不用其極,也沒能夠跨越一中的紅綫。拜登聯合盟國想要圍堵大陸,大打台灣牌,也只是打擦邊球,打完後還需要重申:「不支持台灣獨立」,連最挺台灣的美國,也必須維持一中的現狀,這個框架不是有點像老孫頭上的緊箍咒嗎?

分久必合是中國歷史規律

若問:兩岸分治不是現狀嗎?但分治不是分裂,分裂多半是由於外力造成,像兩德、兩韓在美、蘇兩強的外力下,各自立國;若非蘇聯崩解,德國人民雖渴望統一,也絕不可能。兩韓都已是獨立的國家,但朝鮮民族仍未放棄統一的心願。兩岸分治,卻有同民族的人想要分裂,舉世罕見。分治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魏、蜀、吳三國分久必合,更值得注意的是,魏晉南北朝南北分治幾近500年,居然又統一了。我曾與英美歷史學者談及,他們都認為是奇蹟(miracle),因為在西方歷史上,羅馬帝國分裂後演變成列國,就不再復合。

所謂神聖羅馬帝國,按照法國大哲伏爾泰的說法,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然而中國的歷史經驗不一樣,不管分得多久最後必合,分久必合幾乎成為中國歷史的規律。今日的兩岸分治,能夠打破規律嗎?

兩岸分治至今是中國內部的矛盾,兩岸爭奪的是誰代表中國,最終必然只有一個國號可以代表中國。解決的辦法無非是和統與武統兩途,當年的反攻大陸就是一種「武統」,但流於內宣,毫無可能。於是又有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說法。章太炎有鑒於當時的國民政府內亂外患,指責三民主義乃「媚外主義、黨治主義、民不聊生主義」,看來太炎的譏諷至今未多過時。更弔詭的是:大陸實踐的三民主義似乎要比台灣多,中共更超前實施了孫中山的實業計畫。照這樣說,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應該是大陸統一台灣,而不是台灣統一大陸吧!

「一中框架」撼動不了

意識形態的各種內宣無濟於事,更撼動不了「一中框架」。反觀大陸的和統內容說得很具體,「一中」既不能動搖,便可在「兩制」上做文章。「兩制」自鄧小平開始,就是在一中的框架下,完全維持兩岸的現有制度不變。最近習近平更說可以進一步談,自然能有爭取到更好條件的餘地,譬如各自放棄國號,同稱中國。大陸為了和平統一,絕對有可能,但主張台獨而不敢獨的民進黨政府,必然會毫不考慮地拒絕,但又提不出更好的和統方式。說穿了,就是要反中、仇中而拒統。

大家也許沒有注意到,台灣是全世界唯一拒絕一中的地方,完全不顧廢不掉內部的「一中憲法」,以及無法撼動外部的「一中框架」。可見「理盲」與「史盲」在台灣,兩者兼而有之。

民進黨政府不敢獨,並不是不想獨,所以不可能接受和統,連和談都不可能有,更為了贏得選舉不惜反中、仇中。這是把黨派利益凌駕於台灣整體利益的短視而危險的作法。大陸仍未放棄和統,但統一的意志極強,稱「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實力也無人懷疑,難道兩岸真要走到骨肉相殘的地步?

老美「始亂終棄」幾成規律

全世界都注意到台海的危機,唯有在台灣,居安而不思危。民進黨政府相信可以依靠美國,而美國正要遏制中國的崛起,將台灣作為抗中的棋子,而台灣不僅不悟有成為「棄子」之懼,反而見獵心喜,欣然願當反中的急先鋒!完全不去想美國可靠嗎?當年美國卡特總統棄台,台人之怒,應該仍在不少人的記憶中。那年我正好在台師大客座,那天去上課,一個學生都沒有,原來教官帶去抗議美國副國務卿去了;到菜市場買不到鷄蛋,原來全被拿去丟美國人了!

1975年4月美國拋棄南越,觸目驚心,已成歷史,但拋棄阿富汗親美政府卻是當下的現實,8月15日忽傳阿富汗首府喀布爾已經陷落,該國總統搭機倉皇逃離,腦海裡憶起當年西貢撤退的悲慘情景。兩件事豈非「時異情同」乎?

拜登說美國已經「仁至義盡」,繼續留在那裡「不符合美國的利益」,自己的國家應該自己救。他又說「我有零責任」(I have zero responsibility),這樣無情的話,全不顧老美在那裡攪和了20年,居然撒下爛攤子走人。不免令人想起美國於二戰後干預國共內戰,卻於1949年發表千頁白皮書,把「失去中國大陸」的責任完全推卸給蔣介石。從歷史看,蔣政權也、西貢也、庫德族也、阿富汗也,老美對親美政權「始亂終棄」幾成規律。當今心心念念抱美國大腿的人,總應該有所警惕吧!

應為自己爭取和平及利益

我們中間確有不少人口頭上喊「勇敢的台灣人」,誓言「台灣不是省油的燈」,但我不相信會有多少人能做到「寧可玉碎,不能瓦全」的地步。大家都知道幾千顆飛彈對準台灣,卻不清楚對岸的火炮就能打到此岸,如果金門炮戰在台海重演,我們能夠都躲到玉山下面去嗎?

執政者真應為台灣的前途好好想想,不要被意識形態與黨派利益矇蔽,如何為台灣民眾爭取和平與可能得到的最大利益,才是正道。

(作者係退休歷史教授)

附加資訊

  • 作者: 汪榮祖
  • pages: 24
  • 標題: 對「反攻大陸」到「武統台灣」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