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難撐ECFA終止衝擊│戴肇洋

台灣經濟難撐ECFA終止衝擊│戴肇洋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擴散全球,在蔡政府將核心聚焦於疫情對台灣經濟可能造成的衝擊之際,令人不能忽略的是,今年9月將實施屆滿10年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動向,對未來台灣經濟發展前景的可能影響。

20210810519

從最近陸委會希望兩岸之間能夠「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期待持續兩岸ECFA的論述,可以發現,雖然民進黨於2010年強力反對ECFA,但10年來台灣經濟在ECFA加持下才得以持續成長。

雖然世界貿易組織(WTO)沒有明文規定,兩岸ECFA後續相關協議在10年期限內未能完成談判,進而簽署「自由貿易協議」(FTA),必須終止,但兩岸ECFA第16條卻又明文寫著,若屆時任何一方提出終止,則兩岸ECFA自動失效。亦即一旦兩岸ECFA被迫終止,尤其全球經濟受到新冠疫情衝擊下,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未來數年所可能面對的是「山雨欲來」的陰霾,甚至是「雪上加霜」的景象,其危機不容小覷。

台灣未參與區域經濟組織

先從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來說,在WTO杜哈回合多邊談判陷入停滯下,全球各國無不尋求與其重要貿易往來的國家,積極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議,或是加速參與區域經濟組織,藉以重新打造多元的出口管道,達到分散市場風險。其中,與台灣經濟密切關聯的區域經濟組織,除了美國退出、經日本主導後將其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之外,以中國大陸倡議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最為重要。依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CPTPP國家占台灣對外貿易金額的比重為25%,RCEP國家則達到59%,如果台灣無法參與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勢必非常不利參與區域內部的產業競爭。

再就台灣產業生存發展而言,面對內在先天資源薄弱、市場規模狹小,加上外在政治現實及外交封鎖的環境下,拓展貿易已成為促進經濟持續成長與產業轉型發展的不二法門。在此同時,中國大陸經濟歷經40年改革開放之後,近年在全球經濟衝擊下,亟須加速產業轉型發展,藉以建立能夠促進經濟持續成長策略。尤其,面對中國大陸逐漸由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若能透過兩岸ECFA加持,除可促進兩岸資源整合,更可在互補互利下,透過兩岸優勢分工合作,進行中國大陸及全球市場布局,創造雙贏格局。

中國供應角色難以撼動

此外,從此次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中可發現,中國大陸在全球供應體系上所扮演的角色難以撼動。面對中國大陸(包括港澳)是目前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及第一大出口地區,其占台灣出口金額的40%左右,是台灣對外貿易最大的順差來源,近年來每年順差超過700億美元以上,已成為台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動能。

很顯然地,台灣積極推動簽署ECFA,其目的在於透過ECFA平台,藉以突破政治現實及外交封鎖的限制,進而順利參與以亞太國家作為主體的區域經濟組織。無庸置疑,長期以來兩岸關係糾葛矛盾,始終是台灣參與國際舞台無法撤除的藩籬,台灣是否能夠順利參與RCEP及CPTPP區域經濟組織,尤其是RCEP的關鍵在於中國大陸的態度。如果兩岸關係持續對立,台灣根本不可能在WTO以獨立關稅領域之名義,提出參與上述區域經濟組織,這將使台灣面對經濟邊緣化的風險,甚至加速產業陷入空洞化危機。

解鈴還需繫鈴人

台灣未來應如何部署?解鈴還需繫鈴人,重中之重是在積極改善已僵持四年的兩岸關係。亦即,兩岸關係如果持續惡化,台灣勢必更加無緣參與區域經濟組織,如此恐將名實相符淪落為亞太經濟的「孤兒」。

面對此一狀況,唯有捨棄意識形態糾葛,積極改善兩岸關係,包括:加速立法通過已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及完成簽署已協商接近共識的兩岸貨物貿易協議,落實維穩ECFA,同時藉此機會重新建立兩岸默契,減少台灣參與區域經濟組織的障礙,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選擇。

台灣沒有樂觀的理由

整體而言,目前台灣在全球產業體系上仍扮演頗關鍵的角色,若能在ECFA的加持下,順利加入CPTPP,甚至突破障礙進一步參與RCEP,將有助於產業加速升級轉型發展,進而促進經濟持續成長。

畢竟,面對國際政治及外交現實,台灣既沒有天真的權利,也沒有樂觀的理由。因此,ECFA如果無法持續而被迫失效,除了會造成台灣可能失去極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國大陸市場外,台灣經濟恐將因產業加速外移而陷入成長停滯,導致社會呈現大幅衰退破敗景象,此為政府相關部門無法掉以輕心之處。

(作者係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附加資訊

  • 作者: 戴肇洋
  • pages: 46
  • 標題: 台灣經濟難撐ECFA終止衝擊